主副武器,跳脱不了炮塔丶反坦克炮和机枪这些范围。
可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
对坦克最大的威胁,应不是穿甲弹了。
而是无所不在的无人机群。
至少从近两年的案例来看,无人机的击毁坦克数量远大于反坦克炮。
崔国胜总结道:「模块化,不在于能通用多少武器。」
「而是装备能否胜任多个战术功能。」
「就算把枪和炮玩出花,全都装上去,它也只有一种功能。」
「可如果能装无人机,能装电磁压制设备,车子是不是就多了一些战术延伸的可能性?」
柴胜利跟着点了点头,格局突然有些打开了。
仔细想想,他们有些钻牛角尖了。
在模块化方面,一直想着如何加大尺寸,兼容更多的武器埠。
却忽视那些并不怎麽占用武器空间的装备。
就像崔司令员说的,如果这辆装甲车取消炮塔,放上无人机基站。
虽然没有重火力,但依然可以对坦克集群形成巨大威胁。
就在柴胜利思考的时候,陈晨低沉的声音再次传来。
「动力和模块化是手段,智能是最终的目的。」
「相比空军和海军,陆军的智能化现在还是依靠智慧系统实现。」
「如果每辆车都具有一定的自主判断和识别的功能,可能会完美一些。」
崔国胜抬头:「展开说说。」
「就是让每一辆战车,拥有自己的感官和大脑。」
「侦查也是歼敌。」
「毕竟陆军出动,都是白刃相接。」
「及时作战的需求比其他军种都要高。」
郑宇村着手指数了数:「通过性丶模块化丶智能?这就是陈总对于陆军装备的终极想像吗?」
由于自己之前向陈晨提出过课题。
因此在郑宇村在听讲的时候,不断做笔记,而且还在做引申。
毫无疑问。
陈晨并不只是随口说说而已。
他是在通过点评大八轮的优劣,来抛出自己的技术观点。
无所不能的通过性和充沛的动力,兼容一切的模块化以及信火一体的智能化系统。
这就是陈晨对于陆军装备发展的思路。
可陈晨摆了摆手。
「你别脑补。」
「我只是随口说说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