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次我们选择了分体式履带。」
「车子一共安装了四组履带,灵活性更强。」
「轮式车辆模块,更适合匹配重型武器和装甲。」
「所以这个版本的动力设置比轮式版本更加粗犷一些。」
陈晨点头。
一台车搞出两个动力版本,这种模块化平台的设计理念,一直是晨盾的信条。
能增加零件通用率,极大的减少生产成本。
对于当下的陆军战况来说,轮式和履带式几乎可以涵盖所有地形。
分体式履带的安全性也跟常规履带有区别。
炸掉其中一组或两组,并不能是设备完全岩机。
「构型没什麽问题。」
陈晨点点头。
「下来之后最好把整体尺寸在控一下,保证能塞进种小型运输机之中,比如SFNB01。」
王小帅立刻掏出笔记。
这是他之前没想到的。
小老板永远拿着战略思维考虑项目。
车子的图都没定,他老人家已经想着全球化部署的事儿了。
「说说机电设备这块。」
高朗接过了接力棒。
「机电设备,我们采用的是信号和视觉结合。」
「摄像头和雷达相辅相成,为车子提供视野。」
「除此之外,我们还加入了车身贴片相控阵雷达。」
「车子表面也进行了反信号倒角设计,能够屏蔽一定的雷达信号。」
张明瑞听完忍不住笑了。
反信号和相控阵雷达几乎都是晨盾系产品的标配了。
没办法。
谁让陈晨手底下养了一家专门研究信号的公司呢?
有启光的存在,晨盾就算生产自行车,也是能隐身的。
「考虑到无人车本身的属性。」
「我们撤去了车子上的部分装甲,转而将载重和空间让给电通设备。」
「我认为在战场上,无人装备跑得快,看得远,远比存活时间要重要。」
由于无人属性的存在。
车辆设备的优劣,不在取决于它在战场上的存活时间。
假如一辆重型坦克能在核心战场存活两小时,但它只能走五公里,那麽他的战术作用只有这五公里。
但如果是无人车辆,一开始就下定回不来的决心。
他的战术作用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