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概念和市场经济一道刚刚兴起,消费主义处在萌芽阶段,勤俭节约丶物尽其用还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
而美国在1996年GDP已经达到了惊人的8万亿美元,是同时期中国的十倍,同时美国人口不到中国的四分之一,如此少的人口,如此高的GDP,海量的生产和消费是重要支撑。
当时的美国,哪怕是穷人,家里的冰箱丶储物柜都时常满满当当。
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
大到房屋丶汽车,小到剃须刀丶牙刷,都是品类繁多,常换常新。
像甘有为这样的传统中国人,一根毛巾能用上好几年,用到有破洞都不肯扔。
而美国这边要麽几个月一换,要麽乾脆用一次性纸巾,东西坏了不会补不会修,扔了换新的。
当时来美国的很多中国人都感到震惊,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冲击。
殊不知有一天中国也会如此,并且走的更远。
没有在公寓坐太久,甘国阳请胡卫东和胡母外出吃饭。
胡母坚持在家吃,说吃不惯外面的东西,于是胡卫东跟着甘国阳出了门。
胡卫东膝盖上戴着保护套,拄着拐杖下楼上车,甘国阳随口道:「你该买辆车的。」
胡卫东笑了笑,道:「我根本不会开车…我们那谁会开车啊。」
当时在国内,开车可妥妥是个技术活,不像美国开车属于必备技能,和会骑自行车一样。
「不考虑学学?」
「嗯…没想那麽多。」
胡卫东性情内向,话不多,对于甘国阳的照顾他很感激,但不知道怎麽表达。
甘国阳倒是不在乎,他通过胡卫东的回答意识到,看起来老胡对长时间留在美国缺少信心和准备。
就像当初宋涛,赴美打球看起来很美好,甘国阳的成功更是令人炫目,但真正到来才知道在NBA生存是多麽艰难。
对那个年代的中国球员而言,最难的就是伤病关。
NBA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太高了,在NBA生存属于典型的既要又要。
既要功率强,又要耐磨损,既要能超长待机,又要有瞬时爆发力。
胡卫东的身体素质在国内已经是顶尖,但受限于营养条件和医疗技术,底子没有欧美球员好,在NBA生存相当艰难。
甘国阳看过胡卫东的比赛录像,有些回合是可以打得很不错的,而且三个月来他进步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