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心性有很多世人皆知的特征,但臣以为曹孟德此计乃是抓住了其中两处要害,才得以计成。”贾诩面不改色,沉声以对。“一个是主公生平喜大战、决战,总希望毕其功于一役;另一个却是主公生平不愿负人!”
公孙珣立马不语,周边义从、幕属,还有早就赶到的张辽等将领却纷纷惊愕,便是荀攸都忍不住看了一眼贾诩,只是后者这次没有心有灵犀之举而已。
“生平不负人也是弱点吗?”公孙珣停了片刻,方才低头看向身前之人,认真以对。
“不是弱点,而是天大的优点!”贾诩继续在马前扬声以对,居然是难得激昂之态。“主公能成今日之事,天下人多有议论,有人说是因为主公善战无敌,可比昔日西楚霸王,锋刃无匹;有人说是因为主公家资丰厚,又出身边郡,所以一起兵便有边郡名骑傍身,军资无忧,所以先发居上;还有人说是因为主公文武并重,智勇兼备,以边鄙出身犹然能驾驭民政,以武事起家犹能革鼎新政,堪称全才;甚至有人说,主公乃是上古神仙转世,合该受天命为天下事……但臣以为,主公能成今日局面,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主公生平都在尽力不负人,唯此而已!”
言语间,载着杨俊与夏侯渊的尸首的小船到了河中央,荡漾了一河夕阳,引得恰好又抬头的公孙珣一时恍惚,而贾诩的言语却在继续之中。
“昔日主公初为任一将,为不负千余弃卒,便不惜迎面去攻弹汗山;初为任一县,为不负一县之人,便要以一县之任而为一国之事;而待到任一郡,见黄巾咋起,便已经要不负天下了……”贾文和侃侃而谈,言之凿凿,在周围人眼里,这位公孙珣极为倚重的军师今日之言语似乎比之前数月其人在军帐中说的中数还要多一些。
“而凡近二十载,主公倾力所为者,难道不正是尽力不负人,不负己,不负天下吗?”
“不负己,所以持身至此!”
“不负人,所以半个天下的豪杰从主公至此!”
“不负天下,所以才引得主公引大军数万,穿并州,叩三辅,诛除董卓;又引大军十万,战梁期,渡界桥,逼杀袁绍;再引大军数十万出邺下,下白马,临濮水至此!”言至此处,贾诩俯首而对,语气终于缓和下来。“而这却偏偏是主公中此计的根本了……就是因为主公生平尽力不负人,所以才从心底难以相信,夏侯渊居然是个弃子!是曹操为了钉住主公而刻意留在延津的诱饵!所以,臣想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