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精神纷纷一振,而被点到的十人中,除了一个不在此处的王朗,也都纷纷出列。
“其中,叔治统揽幕府,兼领关中民政,务必保障半月后两万大军东行的后勤!”公孙珣恳切叮嘱。“元常好生安抚朝廷,兼领关中治安事,务必要关中安靖!最后文和……”
刚刚从刘表处回来的贾诩闻言再上前一步。
“文和南行许久方回,未知刘表何许人也?”公孙珣正色相询。
“回禀明公。”贾诩不慌不忙,从容答道。“刘景升治世之三公,乱世之守户犬也!”
这话当着不知道多少卫将军府的幕僚还有诸多将军的面说来,却是一时让人惊疑。
而公孙珣手扶椅背,也是当即失笑:“治世之三公,乃是治世之极致,为何乱世反而沦为守户之犬?”
“明公误会了,守户犬之言非只是贬斥。”贾诩依旧表情淡然。
“你是说,其人性格使然,加上年龄偏大,所以并无扩张称雄之意,不会动摇大局,但谨守一方,自有韧性,却也不是谁轻易能吞并的……是这个意思吗?”公孙珣恍然醒悟。
“正是此意。”贾诩点头称是。
公孙珣若有所思,却又一时感慨摇头:“本想与文和论一论中原局势,再说一说袁术、曹操、孙坚、刘备、陶谦众人将来的,但既然要走,而时局也一日三变,有些事情不说也罢……文和,你上前来!”
贾诩闻言稍微一怔,却还是再度往前一步。
而公孙珣也起身绕到对方身前,握其手而言:“这便是我要文和留守的缘故了,你刚刚从那边回来,对彼处局势与各路豪杰知之甚详,而我此去河北,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所以你在长安,中原乱局,乃至于凉州、益州若生乱,也都一并交与你……发什么旨意给谁,任命谁做什么官,征召谁入朝,派朝中某人为某任,调用那只部队,想怎么定就怎么定!总之,朝中事在元常、关中事在叔治,而三辅之外,文和自为之。而若你三人所论事有相抗,可寻老夫人作证,于密室自决便可!”
堂中鸦雀无声。
话说,贾诩的获得如此大的权责实在是出人意料……王修统揽关中政务已经早有预兆,他本就是公孙珣元从,入关前就是仅次于吕范的幕中权重人物,而且任劳任怨,上下皆服;而钟繇虽然算是重用,但是两个职责,关中治安倒也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