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断引兵入宫诛宦,这种老油条如何会被自己女儿带歪?所以不用公孙珣提醒,他就老老实实把自己女儿的某些动作给掐断了。
换言之,这次请封,虽然不能完全摒除有人试图拍马的意思,但即便是拍马,也说明公孙珣在关中的统治得到了稳固以及部分盘外人的认可。
说到底,这是一个乱世,是到处都在死人的乱世,甚至有董卓这种一次迁都弄的一个河南少了两三成人口的残暴举动……那经历了这么多以后,忽然间又安稳了下来,凭什么不支持公孙珣呢?
因为度田清查出来的那点算赋?
因为狗皮帽子的昌平士子抢了不少官吏位置?
说句不好听的,假如没有公孙珣,这些人恐怕会干脆自己扔下一切,豁出性命逃跑的。比如司马朗,会在河内老家找野菜养活全家一堆弟弟;比如华歆,会在逃亡路上遇到一个老人,然后陷入到一个儒者最艰难的道德困境中;至于法正和孟达会一成年就联手逃亡益州,以避饥荒,省的被饿死。
这些人真不笨的,他们很清楚这是什么时代,甚至有的人还亲眼见识过了,那他们凭什么因为这些便反对卫将军呢?
总不能是因为这位卫将军独揽了朝政吧?可大汉朝自古以来缺这两个权臣?而且别忘了,人家这个权臣好像还是合法的。
要不因为他残暴跋扈?因为他杀人了?
然而如今天下间的人物中,有几个没杀人的?当初杀了一窝子九卿的难道不是天下楷模袁本初?当初指使孙坚杀了荆州刺史、南阳太守的不是路中饿鬼袁公路?便是刘表,单骑入荆州后怎么抓的军权,难道不是请所谓‘宗贼’五十五人赴宴,一并杀之,乃夺丁壮粮草?
乱世军阀,谁比谁干净?
建安元年,人心思安,最起码关中是格外如此的。
然而就在春耕尚在进行的这个时候,各地送来的奏疏中,却有三封特殊的奏报先后在数日间送到了长安城内……并引起了大规模议论与焦虑:
一封来自豫州刺史刘备,其人声称年前受九江太守边让的邀请往九江剿灭芍陂匪,但边让在年节期间却忽然弃官而走,而接任者周昂乃是袁车骑私表,而如今他刘备屯兵三千在淮河岸边,不知道该不该继续进剿,请朝廷指示;
另一封奏疏来自襄阳刘表,其人声称后将军袁术无道,擅自侵略地方,不仅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