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简单的概要,一种一心三观的概要,真正把一心三观,落实到真实的一种明确的次第的教派跟修行的方法,那智者大师功不可没,他把一个很粗显的概念,落实到一个明确的修学次第,天亲菩萨亦復如是,弥勒菩萨所传承的《瑜伽师地论》传给了无着菩萨,但是那个时候唯识的教派并不是非常地兴盛,经过天亲菩萨的弘传,他作了大乘五百部论。这天亲菩萨说是后人尊他为千部论师,他学小乘的时候,作了五百部的小乘的论典,回小向大以后,作了五百部的大乘论典。
\n
那这当中在他晚年,就是他灭度前一年,最有代表性的、最有完整性的,就是《三十颂》,因为他早期的这个唯识的论典大部份都是跟外道的辨论,就着某一个观念的发明,但是《三十颂》他是一个全面性地介绍唯识的理论、方法跟次第,所以这个天亲菩萨是在临灭度前一年应弟子的要求,把唯识的一个主要的一个理论、方法做一个完整介绍,所以是“天亲菩萨造”,天亲菩萨是印度的论师。
\n
玄奘三藏译。
\n
就是唐朝的玄奘大师到印度以后,他带回了很多的经典,这个当中,这个唯识学的这一部份就是《瑜伽师地论》跟《唯识三十颂》,还有《成唯识论》,《成唯识论》是解释《三十颂》。在印度本来论师都是先造颂,像这个《俱舍论》,天亲菩萨也是先造颂然后再造论,天亲菩萨造完《三十颂》以后,本来也是太扼要,弟子们的祈请,希望他继续造论来解释《三十颂》,他也答应。但是后来他隔年就灭度了,所以这个《三十颂》就有后来的护**师、安慧论师等十大论师,来解释这个《三十颂》。玄奘大师就把十大论师的这个注解,把他集成一个《成唯识论》,成立唯识正义的一个论典。我们在后面的注解当中,很多地方都是引用到《成唯识论》来补充说明,这个是说明“玄奘三藏译”。
\n
澫益大师解
\n
我们这一次的注解根据明末澫益大师,采用澫益大师注解的一个主要理由,就是基本上《唯识学》的教派的思想,在一些微细的地方是有一些差异的,但是澫益大师的注解他一个特色,就是他能够善巧的性相圆融,就是说他所抉择出来的唯识的教义,使令我们在学天台的思想的时候,这两个思想能够通得过去,它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