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罪业,你要不破障,就像这个车子它是可以过去,但是前面有大石头,你不搬开,它就过不去了。
\n
刚开始我们一定要对三宝的境界,多多的礼拜赞叹供养,忏悔业障、积集资粮,那么你遮障破除了以后,这个时候来修智慧,你智慧就能够成就。
\n
所以这个地方先把大乘两种种性,第一个你要有信心的种性,第二个智慧的种性,缺一不可,就是谁有资格修唯识的这个行位。这以下我们正式讲到唯识的修学次第。
\n
一、资粮位。谓修大乘顺解脱分,于识相性,能深信解。其相云何?
\n
我们在修行唯识的观法,第一个所要经过的是资粮位,资粮位就是修顺解脱分,就是仰仗我们的信心跟智慧来随顺解脱。虽然还没有解脱,但是慢慢的,一步一步的趋向解脱叫随顺解脱,看它的内涵:
\n
乃至未起识,求住唯识性,
\n
于二取随眠,犹未能伏灭。
\n
在刚开始修唯识观的时候,他的相貌是怎么样?“乃至未起识”,这个地方的识是指的是我空、法空的真实智慧。我们刚开始修行的时候,止观力薄弱,只是对三宝的信心,还有一点佛法的正见,我们内心当中跟环境接触的时候,还是心随妄转,止观力薄弱。但是难能可贵的是这个资粮位菩萨“求住唯识性”,他以他的一个四弘誓愿,对于无上菩提的追求、对众生的悲悯、上求下化的菩提心,支持着唯识的修行者,一步一步的去追求,想要悟入唯识的真如理,他内心当中有一种希望。
\n
“于二取随眠,犹未能伏灭”。这个地方解释他为什么叫未起识,因为他的心跟境界接触的时候,他的二取,他的我执、法执,这个烦恼障、所知障的随眠、现行跟烦恼都不能够调伏,更不可能消灭。他只是靠一念的信心,跟佛法的一个基本的正见,还有他的菩提心。信、愿,还有正见在支持这个菩萨。那么这种菩萨都叫做资粮位,这个地方要修一大阿僧衹劫。看蕅益大师的注解:
\n
为求无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