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看到佛陀的庄严生起欢喜,就把他的泥土做的城堡打开来。当然里面是泥土做的珍宝,但他认为是珍宝,在他的相分里面,这个小孩子认为这是个珍宝,就拿出四、五个泥土做的珍宝,很虔诚要供养佛陀,那么这个时候阿难尊者就去阻挡小孩子“你不可以拿泥土供养佛陀”,佛陀叫阿难尊者闪开,就用钵去盛这个泥土,那么盛回来以后,佛陀叫阿难尊者说“我寮房墙角不太平,你用这个泥土把它填平。”阿难尊者就问佛陀:“这个小孩子用泥土供养你,这件事情是怎么回事?”未来的因缘怎么样?佛陀说“在我灭度以后一百年,印度有一个转轮圣王出世就是阿育王。统领四天下为我造八万四千个塔。
\n
这个地方我们就要去分析这个事情,就是说我们旁边的人看这个小孩子明明是供养泥土,但是在小孩子里面他的一个造作,他的心跟泥土接触的时候,他是转成珍宝的影象叫做相分——影像相分。我们不可能攀缘到本质相分,比如说你看佛像,一百个人看佛像一百个人得到的影像相分不同,你只能够在你自己的相分里面造作,离开你心中的影像,你不能活动,你不能攀缘它的本质境,不可以。
\n
我们讲到业性,造业,什么叫造业?有能造作的心跟所造作的环境。阿育王的前生,他能造作的见分是一个恭敬心,供养欢喜的心,他所造作的环境,这个泥土,他是把它当做真的珍宝而用珍宝去供养佛陀——功德相!这是一个功德,所以他才能够招感转轮圣王。当然你用嗔心,这个泥土对佛陀就是一个污辱了。
\n
所以我们讲万法唯识就是说你在造业的时候,你只是在你的心中的影像造业,你不可能跑到外面去,比如说我今天骂一个人,其实你不是骂他,你是把他的影像取到,在心中有一个影像你在你的影像造业,是这样子的。所以这个地方构成四分,我们把这个观念做一个总结,这当中有两段总结:
\n
(三)结示法要
\n
《成唯识论》云:“此四分中,前二是外,后二是内,初唯所缘,后三通二。谓第二分,但缘第一,或量非量,或现或比。第三能缘第二第四。证自证分,唯缘第三,非第二者,以无用故。第三第四皆现量摄。故心心所四分合成,具所能缘,无无穷故,非即非离,唯识理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