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n
六、引自果,谓于别别色心等果,各各引生,方成种子。
\n
引自果就是个别、个别果报,是由个别个别的因地所引生的,那么这样子就拣别外道的一因多果论,外道说我们的果报只有一个因素,大梵天,一个因创造的很多的果报。佛法是认为多因多果,说我今生很贫穷,但是很庄严,健康,有些人健康庄严。有些人他多病,但他很富贵,就是说你今生的果报很多的差别,为什么呢?因为你在因地的时候就有很多的不同,因为你喜欢布施,但是你嗔心很重,所以你得果报的时候布施成就富贵,但是嗔心成就丑陋。所以我们今生的果报,各式各样的果报,是由各式各样的因地所成就的,今生的果报不是单一的因缘,是有很多的业,同时显现,所以果报就错综复杂。
\n
这意思就是说我们不能对人生要求太高了,人生不能追求圆满,因为我们的因地不圆满,我们喜欢这样做,但是有时候就忽略那一点,你那样做就有忽略这一点,所以你得果报就有缺陷。引自果,我们的众多的身心果报是由过去是众多的因地所引生的,每一个因地引生一个相应的果报,不是一因产生多果的。
\n
好,那么这样子讲,我们就知道种子它的一个转变果报的情况,从刹那灭、果俱有、恒随转、性决定、待众缘、引自果,最后做一个总结:
\n
谓此种子与本识及所生果(法),非一非异,体用因果,理应尔故。
\n
它们之间是一个非一非异的一个体用因果的关系,简单的讲就是这样子。
\n
因果关系在《成唯识论》讲出一个譬如说:因果跟阿赖耶识什么关系?《成唯识论》说,阿赖耶识像一个大海,那么阿赖耶识当然还是很多因地种子,这个种子就是大海里面的水,水很多,有干净的水,有染污的水,那么身为因地,当然因缘成熟了就变现果报。这个果报就是大海上面的波浪,那么这整个都在阿赖耶识的范围当中,大海是一个总相,它含摄海水,一方面显现波浪,显现波浪又含摄海水。我们从大海跟它的水跟波浪之间相互关系,我们就知道阿赖耶识跟种子跟果报的相互关系,这个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