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大师在解释唯识的时候,他会考虑到性相的圆融,就是说唯识学跟天台的整个思想的融通,蕅益大师在关键点的时候会把它说出来,所以我们学了蕅益大师唯识学的思想,你以后学天台的时候,你会发觉这两个教法会相随顺,不会互相冲突。蕅益大师的性相圆融的一个特色,所以我们就根据他老人家来做注解。
\n
这个就是说明我们这次整个讲义的一个传承是天亲菩萨造颂,玄奘大师把它翻成中文,蕅益大师对颂文做个注解,好,我们现在正式的看讲义,
\n
◎将述此颂,大科为三:
\n
甲一、解释标题;
\n
甲二、随文释义;
\n
甲三、结示劝修。
\n
我们根据蕅益大师的《唯识三十颂》直解,我们分成三大科来说明。第一个解释标题。那么从中国的传承当中,讲经的人都是先解释标题的,因为这个标题有总持这一部经论的一个要义,所以我们解释标题,解释标题等于是先拢总的说明本颂所要表达的内涵是什么。
\n
甲二随文释义,第二科我们就正式颂文来解释它的义理。那么根据蕅益大师的注解,他是把本颂分成三大科,乙一、明唯识相,乙二、明唯识性,乙三、明唯识行位。
\n
唯识学整个教义是发明万法唯识,也就是说我们想要了解生命的真相,你必须要先了解你的心,因为我们整个生命的流动是由心识的流动刹那刹那所变现的。所以你了解你的心的相貌,你就知道你生命的前面是怎么回事,后面应该怎么回事,你就了解到你整个生命的前因后果。那么了解心的相貌,在本颂当中是分两部分:第一个是从它的相,这个相呢诸位把它注解叫缘起,缘起方面来说。第二个是从内心的本性来说,本性,就是说我们还没有造业之前,我们生命的本来面目。
\n
所以本颂我们在探讨心识的时候,它是从两个部分来探讨,一个是从我们众生的本来面目的本性,所谓的我空法空的真如;第二个是因为这个清净的本性,接受我们无量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