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唯识三十颂》诸位法师慈悲,诸位同学,阿弥陀佛。好,请放掌。
\n
学人这次很欢喜有这个机会来跟大家共同学习《唯识三十颂》,本颂是印度的大论师天亲菩萨所作,虽然只有三十个偈颂,但是在唯识学整个修学的内涵当中,基本上本颂是占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在正式的开讲内容之前,我们简单的把学习本颂的一个宗旨先做一个说明。
\n
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佛法的因缘是有差别的。有些人是在逆境的因缘当中的刺激而学习佛法、有些人是在顺境当中善根的显现而修学佛法,虽然我们修学佛法的因缘有所差别,但是我们内心当中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希望离苦得乐,就是我们为了要使令生命离开痛苦而追求安乐,所以我们开始皈依到三宝的座下,或者你选择在家、或者你选择出家。
\n
离苦得乐的方法,在整个大乘的修学当中,有两个重点:
\n
第一个、观照力
\n
你要能够透过对教法的学习,对生命生起一个正确的观照。
\n
第二个、行动力
\n
通过我们一种观照的引导,真实的付出身口意的六波罗蜜的修行。
\n
观照跟行动这两个内容,从一个修学次第来说,这个观照力又是最为重要了。那么在整个对生命的观照的内涵当中,《解深密经》把佛陀的一代时教,那么分判成三个时期:
\n
一、有教时期
\n
第一个时期就是佛陀灭度以后的前面的六百年,解深密经叫做有教的时期,有没有的有,有教时期。
\n
那么有教时期,当然主要是小乘的部派佛教。他们的整个思想从四谛十二因缘建立出我空法有的思想,就是说我们在生命的流转当中没有一个常一主宰的我,因为生命是无常变化,但是这宇宙的万法,这些因缘所生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