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他为什么生长在富贵人家呢?这个是自然而有的,他的运气比较好,没有任何因缘;他为什么贫穷,短命多病呢?这件事情也是自然的,这个就自然外道。但是佛法不是,“此要待自众缘合功能殊胜,方成种子。”这个种子要待众多的因缘的和合,才能够得果报,一切法要因缘生。在没有得果报之前,它在阿赖耶识也是刹那灭刹那生,直到它因缘成熟了,出现在外面的前六识,或者是出现在根身器界为止。
\n
六、引自果:谓于别别色心等果,各各引生,方成种子。
\n
这个引自果就是说,它对于各别各别的色心果报,是各别各别的种子所引生,这个意思是简别外道的一因多果。外道是说这无量无边的差别果报,能生的因只有一个,就是大梵天。说大梵天一个因能够创造各式各样的果报,一因多果。唯识学的论师是否定的,说要引自果。这个人得果报有很多的果报,这个人健康,但是他贫穷,他又长得庄严,他有各式各样果报,有可乐、有不可乐,全部都和合在他一个人身心里面。
\n
但是这样的果报都有它自类的因,就是说这种各别各别的果报,是由各别各别的因种所出现。一个人的生命不是单一的因缘,是各式各样的因缘。所以为什么他虽然健康、但是贫穷,但是他贫穷又庄严,有各式各样的果报?这个就是他因地栽培的时候也是各式各样,所以得果报也各式各样。这个是简别外道一因能够生一切果的一种邪见。
\n
这些就是我们讲种子有六种的义理。我们从六个角度来看,这个种子是刹那灭、果俱有、恒随转。可以看得出来阿赖耶识这个种子它生灭,但是又恒随转、又相续,相续而又生灭。这样一种刹那生灭跟相续当中,它的体性却决定的。虽然它有时候功能增长,有时候功能降低,但是不能改变它的功能。那么它什么时候能够出现在外在的身心呢?就是要待众缘。待众缘的时候,它就各自各自引生自类的果报。这个就是种子六义,我们从这六种义理,可以了解到种子的相貌。
\n
好,我们再看最后一句的总结,在唯识学有一个总结。
\n
谓此种子与本识及所生果,非一非异,体用因果,理应尔故。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