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遵循了一种随缘的一个道理在运作,这叫于一切位,它不是死的,它是一个有作用的。
\n
约着它的体性来说:
\n
“常如其性”——由真如“随缘不变”,故一切位,常如其性。
\n
就是说,虽然它的作用是不断地变化,但是它的自体还是我空、法空。就是说,你是一个苦恼的凡夫,你这念心的剎那剎那的身心当中,没有一个常一的我,就算你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证,成就佛的功德庄严,你的佛的身心世界也没有多出一个我出来,也没有多出一个我,还是一样我空、法空。
\n
这个体性是常如其性,没有错,佛的那念心的确有无量无边的功德、无量无边的受用。“菩提觉法乐,涅槃寂静乐”,那是一个受用,但是我们不能够说,佛因为修证的关系,多出一个真实的自我,不可能,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处生死而不染,证涅槃而非净,它这个我空、法空的真理是永远不能改变的,所以它也有这个不变的道理。
\n
所谓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处生死而不染,证涅槃而非净。如水与冰同一湿性,岂凝然死定之谓哉?!
\n
——《观心法要》——
\n
这个地方就把这个道理跟外道的禅定作一个拣别。外道,我们不要讲说太低级的外道,讲高级一点的外道,像这个数论派,数论派在解释生命的真相,他也讲一个道理,他讲二十五谛,二十五谛当然主要的是一个神我跟自性。他说这个宇宙间的根本是万法唯是神我,不是万法唯识,这个神我是一个生命的自体,神我是不能改变的,不生也不灭。这个神我他有***,他有***就想要去受用各式各样的境界,这个自性就把这些境界变现出来,各式各样的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让这个神我来受用。
\n
有一天这个神我受用以后,他觉得这个有***是苦恼的,他不欢喜***,那怎么办呢?这个神我就修习禅定,从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到四空定,就把这个***调伏了,这无量无边的这些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又回到自性里的境界去了。这个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