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异呢?就是体用因果,这两层的关系。体用因果,就是第八识跟种子是体用的关系,第八识是自体,种子是个作用,第八识对望着种子是体用的关系;种子对望着现行来说,是因果的关系,种子是因,现行是果法。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关系就从譬喻当中容易理解。这个譬喻是《成唯识论》说的:
\n
说一个大海,这整个大海我们称为第八识,藏识海,怎么会有大海呢?它一定是有它的作用,就是各式各样的水,大海没有水就不能称为大海。他里面的水就是种子,当然这个水有染污的水,也有清净的水,有各式各样的水都在大海当中。就是我们阿赖耶识有各式各样的种子,有善种子、有恶种子,这个种子它遇到这个因缘,风的因缘,吹啊!它就变成了波浪,有各式各样的波浪,这个波浪就是现行。整个第八识是个大海,那里面的功能就是水,由这个水生起的各式各样的波浪,叫做现行法。这样子叫做体用因果,非一非异,所以我们从譬喻可以了解这个意思。
\n
这个种子,当然它有罪业的种子,也有善根的种子。不过从这个《成唯识论》意思就是说,它说善根的种子能够对治罪业的种子,它是这个意思。为什么一个人能够转凡成圣呢?因为善根的种子对罪业的种子有对治义,就像光明能够破除黑暗。所谓千年暗室,一灯即明。我们虽然无量劫来造了很多的罪业,就像一间房子有黑暗,但是光明的出现,它不必等到千年,一下子就能够把千年暗室破坏。善根的种子对罪业的种子有对治义。
\n
在这个《大智度论》,龙树菩萨引用一段经文:它说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婆罗门居士,喝醉了酒,喝醉了酒来到佛教的精舍,大喊大叫,说:“我要出家,我要出家”,大家都不理他,这个人喝醉了嘛!但是佛陀的大悲心,就叫目犍连尊者把他带进来,就叫目犍连尊者把他剃度了。剃度了以后,这个人喝醉了酒,醒过来以后,哎呀!我是一个外道,怎么跑到佛门出家呢?他就捨戒回去了。捨戒回去以后,弟子们就问佛陀说啊:佛陀啊!他只是一个邪见外道,他是一时喝醉了酒才出家,您老人家怎么给他剃度呢?佛陀说啊:我观察他无量劫来,跟三宝从来都没有结缘,今生好不容易喝醉了酒,生起了善心,这个机会不可以失掉。
\n
这喝醉了酒,当中也有薰习义,当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4页 / 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