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一些。
1970年
放学后,一家三口出门逛街。
陈雪茹不仅为丈夫添置物品,还给妹妹以及两个孩子买了礼物。
“国庆,什么时候把关响带来?他也是我的儿子,不亲近的话,以后可能就不认我了。”
陈雪茹再次提起此事,学弈都已经这么大了,她并不担心与秦淮茹摊牌。
“咳咳……再等等吧!明年,等我考上大学,我们一起庆祝。
今年还在受灾期,就算了。”
李国庆还想拖延时间,以维持他作为慈父用情专一的形象。
“那好,就定在明年。
说定了啊!一会儿回家,让丁妈带学弈出去玩。”
陈雪茹递了个暗示的眼神,意味着该交家用钱了。
“这……当然可以!”
他自认为铁骨铮铮,毫不退缩,刚初中毕业,勉强算个高中生。
……
一周后,丁秋楠的录取通知书来了。
由于离得近,如果是外地的话,还得等一周左右才能收到。
有些高考生每天都往邮局跑,生怕通知书被人错拿。
没有这东西,到学校也没用。
通知书到手后,就能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带到学校落户,从此吃上“皇粮”,即使放暑假或寒假,同样有补助。
毕业包分配,有稳定的铁饭碗,工资高,要么是技术员,要么是干部,或者是其他重要岗位,一辈子衣食无忧,住房也由单位分配,这岂不是很好?
考大学是真正的鲤鱼跃龙门,能立刻改变命运。
一家受益,乡亲们也能沾光。
然而这一天,李国庆答应的礼物没有兑现,他被临时抽调,跟着农业部的人下乡调研去了。
1971年
公社的大锅饭难以为继,上面决定撤销公共食堂,改为按工分分配粮食。
若当年收成好,则会留存部分粮食作为应急粮,以防灾年到来。
“李组长,咱们是直接去公社吃饭,还是中途找家餐馆?”
中巴车上,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低声询问。
谁让方主任指名李国庆当组长呢,这事儿真是没处抱怨去。
“直接去公社吃吧,咱们是调研,需要掌握第一手情况。”
李国庆此行也是出于无奈,他想为自己多争取一条路,万一明年会考失利,可以走推荐读大学的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