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官应震沉吟着道:“修龄(杨鹤)、飞白(熊廷弼)不擅财计,而且资历也不够,美命(郭正域)倒是和紫英交好,也精于财赋事务,但是他资历太浅了,文孺(杨涟)资历够了,但是紫英并不喜欢他,而且户部这种部门,紫英肯定会选一个自己贴心的,……”
柴恪微微颔首,他也有这种估计,“东鲜你的意思是我们拿不到户部这种大部的尚书了?那紫英总要给我们一个交代吧?”
官应震摇头:“子舒,我知道你和紫英关系亲近,要说我还是他的座师呢,但是当他坐上首辅位置之后,很多事情就不能以常理计了,何况紫英得了二十七票,就算是除去我和六吉这两票,也有二十五票,看看西南岭南士人的拥戴,看看江南士人的‘变节’,呵呵,没有我们湖广士人的支持,他一样能过关,下一步我估计北地士人也会转变风向,大力支持他,所以我们不能再用原来固有的心态去考量对方了,……”
柴恪同样摇头:“东鲜,这我都知道,但是我们也知道北地士人中其实不少内心并不太赞同紫英的许多为政理念,您说江南士人支持,更多的是得益于其在开海和工商这方面的开明,其对田赋和土地的一些观念一样触及到了江南士绅的底线,所以我以为这些人对他的支持未必稳固,他需要我们的支持,……”
官应震有些意动,迟疑着道:“那你觉得我们当如何争取?稚绳(孙承宗)或许要入阁,兵部让飞白……”
柴恪摇头,“兵部紫英尤为看重,稚绳太纯粹了,兵部更适合他,入阁反而未必合适,只怕紫英也有他自己打算,我倒是觉得都察院这边,若是可以,看看能不能争取让文孺再上一步?”
官应震讶然,“文孺再上一步,担任左都御史?那虞臣(韩爌)呢?紫英不会真的要和北地士人翻脸吧?就算虞臣他们没有支持他,但他毕竟是北地出身啊。”
“东鲜,你看看紫英所获的支持,又有几张票是真正来自北地?练国事和耿如杞是因为北地出身而投他的么?景会(毕自严)是因为和他是乡党投他的么?稚绳和礼卿(袁可立)是因为这层因素投他一票么?自强(崔景荣)和有孚(王永光)或许是,但是我觉得里边这层因素都不那么浓了,……”
官应震被柴恪的话给辩得哑口无言,但是柴恪说的在理啊。
这里边可能除了崔景荣和王永光是因为北地士人团结因素投冯紫英一票,其他人都不是北地籍地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