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巧了吗?我外家也是青庐的,竹西塘,你听说过这个地方吗?”
少年忙道:“竹西塘?我当然听说过,我还去过呢,我家是竹山坳的,我有个同窗以前住在竹西塘,每次他家里来人接他时,我都会蹭他家的骡车,有一次天太晚了,我还在他家住了一晚,吃了他阿奶做的红烧肉。”
少年说到红烧肉时,下意识咽了下口水。
赵时晴只觉头发根都立起来了,竹西塘,同窗,骡车,红烧肉!
“你那个同窗该不会是姓杨吧?”赵时晴下意识压低声音。
少年却兴奋起来:“你怎么知道?哦,也对,他现在是状元郎了,肯定很多人都知道他的事!”
赵时晴在心里翻个白眼,你想多了,人家可不想让人知道曾经在竹西塘住过。
不过,这少年居然蹭过杨胜秋的骡车,吃过红烧肉!
赶骡车的不就是自家阿爹,做红烧肉的不就是阿奶?
这少年在竹西塘住过一晚,一定也见过阿娘!
赵时晴嫉妒得想要挠人了,她都没有见过他们,这少年却见过他们,活生生的他们。
她决定和这少年套套近乎。
“你家是竹山坳的?离竹西塘很近吗?”这是一个陌生的地方,赵时晴才有此一问。
“离得很近的,翻过一道山就到了,所以我才蹭杨胜秋的骡车。”少年很开心,也很自豪,状元郎是他的同窗,这件事足够他显摆一辈子了。
赵时晴说道:“离得这么近啊,咦,我去年才去过竹西塘,怎么没听人说起过这地方。”
少年笑着解释:“你一定很多年没有回去了,所以才不知道,我们竹山坳只有二十户人家,进村的路又不好走,县衙的人去一趟很不容易,又没有里正,所以就把我们村划给青竹村了,说起来也有六七年了,不过我们村的人还是习惯说自己是竹山坳的。”
原来如此,赵时晴明白了,青竹村的确离竹西塘很近,而且那是一个大村,至于有多大,赵时晴没有了解过,现在看来还真是大,连山那边的竹山坳也属于青竹村。
赵时晴问道:“我姓甄,你呢?”
少年自我介绍:“我姓林,叫林贤,不过我还没有字。”
赵时晴看向他的书箱,问道:“你是来京城准备后年秋闱的?你的户籍在北直隶?”
乡试只能在户籍所在地参考,杨胜秋能来京城参加乡试,是因为他后来跟着义父落籍韩城,韩城隶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