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暖炕的烟道极短,几乎无缝对接。所有接缝处泥料涂抹得格外厚实、反复夯实,确保绝不漏烟。
\n
微型分烟道:因空间有限,无法铺设复杂“龙骨架”,凌渊改用更薄的石板,在底层石板(炕面下支撑层)上刻挖出浅浅的、放射状沟槽作为分烟道,虽效果略逊,但也保证了热力扩散。
\n
效果初显:点火后,暖炕升温极快。凌草婶把奶娃放在铺了厚草的炕边感受,小家伙立刻咯咯笑着想爬上去。凌草婶抹着泪:“这下好了,娃夜里再也不怕冻着小脚了。”
\n
3凌岩家(坡下,曾渗水):
\n
问题:地势低洼,曾出现地下水渗漏(已挖集水坑处理),洞内湿度相对较大。
\n
方案:暖炕位置选在阿爷原草铺处(地势稍高,远离集水坑)。
\n
地基防潮处理:在挖掘暖炕地基前,先铺了一层厚厚的、烧过的草木灰,再铺一层干燥的碎石块,最后才铺设底层石板。混合泥料也特意调得干硬些。
\n
烟囱防腐:烟囱垒砌时,在泥料中掺入少量凌渊带来的硫磺伴生矿粉(仅剩的一点),希望借助其可能的防虫防霉特性保护烟囱内壁(这是基于防腐发现的延伸应用试验)。
\n
效果初显:暖炕顺利升温,阿爷被扶到铺了厚厚干草的炕边坐着,干燥温热的石板驱散了他关节的寒气,老人舒服地眯起了眼,连咳嗽都轻了。凌岩看着爷爷,再看看那新砌的暖炕和角落的集水坑,对凌渊的感激已无法用言语表达。
\n
整整一天,凌渊如同一位沉稳的工匠大师,在三个山洞间奔波指导。他没有亲自动手砌每一块石头,而是精准地指出关键点,纠正偏差,解答疑问,确保每一家的暖炕都因地制宜,发挥最大效用。族人们在他的指挥下,热情高涨地劳作着,每一块被安放好的温润石板,都承载着他们对温暖冬日的期盼。
\n
硫磺矿的发现与意外:日头偏西时,凌骁带着采石队风尘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