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闭合的、类似碗状的三分之二圆弧(代表聚集、容纳热能)。
\n
最后在圆弧外侧,画了一个小小的、封闭的圆圈,圆圈内点了一点(代表“止”,防止热力过快散逸)。
\n
线条极其简单,甚至显得有些笨拙,远不如石壁上古纹的玄奥繁复。但在凌渊刻画的瞬间,他仿佛感觉到指尖下的石板传来一丝极其微弱的、难以言喻的“吸力”,似乎那几道简陋的线条,真的与炕体内部流动的热力产生了某种极其微弱的共鸣。
\n
最后一笔落下,凌渊感觉精神一阵恍惚,仿佛消耗极大。他凝神看去。
\n
刻画在石板边缘的黄色硫磺纹路,在火炕本身温热石板的烘烤下,水分迅速蒸发,只留下几道浅浅的、焦黄色的痕迹。那几道痕迹看起来平平无奇。
\n
然而,就在凌渊略带失望,以为只是自己精神消耗过度的错觉时,异变突生。
\n
那几道焦黄色的简陋纹路,在夕阳透过石窗缝隙照射进来的余晖映衬下,极其微弱地闪烁了一下,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比火苗更黯淡的暗红色微光,在那些线条上一闪而逝,快得如同幻觉。与此同时,凌渊清晰地感觉到,自己掌心按着的、靠近纹路的炕面石板,其温热的程度,似乎比远离纹路的另一侧,稳定了那么一丝,散逸的热感也微弱了几乎无法察觉的一分。
\n
成功了,虽然效果微弱到可以忽略不计,但……那绝不是错觉,他刻画的这几笔简陋的“纹”,真的引动了、或者说“驯服”了一丝炕体本身的热能,让它更稳定地聚集在刻画之处,减少了无谓的散失。
\n
凌渊的心脏狂跳起来,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一种触及未知、打开新世界大门的巨大震撼和狂喜,这不再是单纯的工程技巧,这是纹力,传说中先祖沟通天地自然伟力的纹力,他竟然在无意中,在构建这实用火炕的实践里,首次将工程与古纹结合,迈出了第一步,尽管这一步如此微小,如此简陋,却如同在无垠的黑暗中,点燃了第一粒星火。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