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杨世民背后渗出冷汗。太子这是在试探他与长孙无忌的关系?
\n
“只是一般宴饮,谈论些朝政琐事。“
\n
“是吗?“李承乾走到窗前,背对着杨世民,“杨侍郎,孤不喜欢绕弯子。长孙舅舅与孤...有些理念不合。你既得父皇宠信,又握有格物院这等利器,各方都想拉拢你。孤只问你一句——可愿真心辅佐孤?“
\n
杨世民深吸一口气。这是要他站队啊!历史上李承乾最终因谋反被废,但现在看来,这位太子并非无能之辈,反而敏锐得很。
\n
“殿下,“杨世民郑重行礼,“微臣只做对大唐有利之事。无论是谁,只要心系社稷,微臣都愿效劳;若有异心,微臣也绝不姑息。“
\n
李承乾转身,盯着杨世民看了许久,突然笑了:“好一个'只做对大唐有利之事'!杨侍郎果然如传闻中一般耿直。罢了,说说你那'光讯系统'吧。“
\n
离开东宫时,杨世民长舒一口气。太子与长孙无忌之间显然有矛盾,而他这个掌握技术的“海外奇人“,成了双方都想争取的棋子。
\n
接下来的日子忙碌异常。杨世民亲自设计了一套基于《易经》六十四卦的编码系统——白日用铜镜反光次数代表爻象,夜间用灯笼颜色组合。他在长安城外设立了十二座改良过的烽燧台,每座高塔顶部都装有可旋转的铜镜和灯笼架,训练了一批专门的“光讯兵“。
\n
卢珊也没闲着。她利用卢家的商业网络,在各地搜集情报,同时组织妇女为前线将士制作军服、干粮。
\n
“郎君,你看这个。“一天晚上,卢珊递给杨世民一封信,“陇右来的密报,说发现突厥残部在集结。“
\n
杨世民仔细阅读,眉头紧锁:“至少有五千骑兵...若他们趁陛下西征时南下...“
\n
“要不要报告太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