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精细,实则效率低下,且品质难以统一。我们要想在短时间内,为数万大军提供足量且标准统一的药品,就必须彻底颠覆它!”
\n
她抬起头,目光扫过在场每一张惊疑不定的脸庞,一字一句地,说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闻所未闻的词语:
\n
“我们要做的,是‘流水线’生产!”
\n
次日,秦家城郊那座规模最大、平日里只用于粗加工和晾晒药材的巨大庄园,被彻底清空,挂上了“秦氏军药坊”的崭新牌匾。
\n
苏倾离将秦家所有的药童、信得过的下人,以及那些在乌镇和飞鸟寨跟随她学过医、心思缜密、胆大心细的男女,共计五百余人,都召集到了这里。
\n
面对这个在她看来堪称“工业革命”雏形的宏伟计划,苏倾离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与传统观念的激烈碰撞。
\n
“岂有此理!”一位在秦家药房干了三十多年、胡子花白的老药工,在听完苏倾离的“分工拆解”计划后,第一个站出来,吹胡子瞪眼地表示反对,“大小姐!制药乃是神圣精细之事,讲究的是心神合一,火候通明!每一味药材的炮制,都需因材而异,随机应变!岂能像您说的那样,如同屠夫宰羊一般,将工序拆解开来,让那些连药理都不懂的黄毛丫头和庄稼汉去胡乱操作?这……这是对药的不敬!是对生命的亵渎啊!”
\n
“是啊!大小姐!这样做出来的药,怕是连寻常的狗皮膏药都不如,如何能用在咱们浴血奋战的将士身上?”
\n
“这简直是儿戏!胡闹!”
\n
老药工的质疑,立刻引起了其他几位老师傅的附和。他们对自己坚守了一辈子的“手艺”和“规矩”,有着根深蒂固的骄傲和执着,完全无法理解苏倾离这种“离经叛道”的想法。
\n
面对众人的质疑,苏倾离没有丝毫的恼怒。她只是平静地走到众人面前,淡淡一笑:“各位师傅的心情,倾离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