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宁宫里的田地,虽然少了好几个免费劳动力,倒也没有荒芜,宁文焕和宁源中兢兢业业,照料着尤太后的土地。
春季,他们翻了土,种下了种子,等待收成。
青莲山附近,小圣女在指挥防御的同时,不忘盯着春耕,因为仗打得太顺利,附近城池的百姓,甚至没感觉自己头顶换了片天。
夏景多次亲临田地,观察陈国的耕种,并给出指导。
陈国太封建,种地的大半是农奴,剩下小半,因为官府抽成太多,也没什麽主观能动性,更没有学习先进耕作经验的意识,在耕种方面,落后宁氏王朝许多。
陈国总是饥荒,除了因为地势多山,粮食产量不高,还有这方面的原因。
夏景召集了一些德高望重的农民,推行先进的耕种知识和耕种工具,并许诺,不论是自耕农还是农奴,都可以得到更多的粮食,这份粮食,由青莲山来支付。
他倒是想直接振臂一呼,喊出『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来,但这个时代还是贵族的时代,正如张赞禹所说,掌握知识的都是贵族,想要治理天下,还得依靠贵族。
等教育推广,打破贵族对知识的垄断,才能实现这样的愿景。
这也不是目前最重要的事,九皇子在青莲山发展,不是为了称王称霸,而是为了宁氏王朝服务,是为了让陈国的民众醒来,反抗压迫自己的陈国贵族。
果然,在春耕之后,陈国其他地区的百姓们,发现陈王居然拿青莲山没有办法,纷纷骚动起来。
陈王感受到了国内的动荡,明白了青莲山是一枚毒瘤,正在侵蚀陈国的生命,着急起来,调集粮草和军队,要将这毒瘤一举消除。
他这个举动,更加剧了陈国的紧张。
一个拿不出粮草的村落,杀死了征粮的士兵,虽然地方部队很快响应,讨伐了这个村落,但更多的村落也选择了反叛。
春耕时节,正是粮食稀少的时候,百姓刚度过寒冬,耗尽存粮,指望种些收成快的粮食果腹,陈王这时候征粮,是要百姓的性命。
一些投机者们,嗅到了陈国的伤口,闻到了青莲山之瘤的腐臭味,在四地怂恿起来,很快,一个个征粮的士兵被杀死,一个个村落加入了起义的浪潮。
陈王不敢调动地方军队了,若军队派往了青莲山,其他地方就无法镇压。
他只能抽调,这边要走一些,那边要走一些,这样调动,又引起了士兵们的混乱。
一队士兵迷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