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步迈出去了,前途豁然开朗,正处到副局的天板打开,他们重新收获希望。
这一步迈不出去,大概率再干一届就等着回京或者退二线吧,集团也不会再给他们机会,一代新人胜旧人啊。
两年前李怀德或许还会念旧情,原红星厂的干部全都安排在了关键位置。
两年时间一过,李主任在人事工作上的影响力已经被削弱,再加上部里不断下派干部掺沙子,这集团管理层早就变天。
就算李主任想要支持他们,可也后继乏力,只能靠他们自己努力。
再说了,李主任能挺得过明年,在集团一把手的位置上最多也就再干两届。
七年时间谁敢保证集团的组织生态格局不会发生变化,李主任的心思不会变?
七年以后,十七家企业兼并进来的干部也在集团工作十年了,哪里还有亲疏远近,都是集团的干部啊。
所以说时间越久,他们作为红星厂干部的光环越弱,甚至会成为一种负担。
李学武在接班人的竞争中有着绝对的年龄优势,更有着工作能力上的优势。
可以预见的,红星钢铁集团的未来还在李学武的身上,就连李主任都这么觉得,他们又怎么好违背李学武的意愿。
这个时候不仅仅徐斯年要思考,营城船舶和港区的干部也在思考。
能抱住这条大腿,努力在集团工业发展过程中崭露头角,一定有机会得到他的青睐和信任,从此平步青云。
这又是李学武的一记阳谋,既收获了辽东干部们的支持,又给予了他们希望。
你要问他们为什么干工作,干事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