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满在答辩时,自信地引用着那些她在老馆找到的资料,赢得了评委的掌声。
\n
这些画面像温暖的水流,一点点浸润着他虚无的身体。他感觉到自己的形态在慢慢变得稀薄,像清晨的雾,在阳光下渐渐散去。
\n
但他并不害怕。
\n
他知道,自己并没有真正离开。他会化作古籍部书架间的一缕微风,会变成书页上跳动的一点光斑,会成为读者在查阅资料时,脑海里突然闪过的一个灵感。他会和那些书籍一起,和这座图书馆一起,继续守护着文字的力量,传递着知识的温度。
\n
翻修后的老馆重新开放那天,阳光灿烂。覃琰最后一次飘回老馆,看着焕然一新的阅览室里坐满了读者,看着孩子们在绘本区嬉笑,看着老人们在报纸栏前驻足。空气中弥漫着新刷的油漆味和旧书的香气,混合成一种崭新而熟悉的味道。
\n
林小满也来了,她手里拿着一本刚出版的《清人别集叙录》,封面上印着“覃琰著”。她走到三楼靠窗的那个位置,也就是覃琰以前常坐的地方,坐下,翻开了书。
\n
阳光透过玻璃窗,落在书页上,也落在她年轻的脸上。
\n
覃琰对着她,露出了一个只有自己能看见的笑容。
\n
然后,他像一滴融入大海的水珠,彻底消散在了图书馆温暖的空气中。
\n
但那些书还记得他,这座图书馆还记得他,每一个被他帮助过、被他温暖过的人,也都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想起那个沉默的、总在书架间徘徊的老管理员。
\n
他的余温,会永远留在这片被文字照亮的地方。
\n
新馆的古籍数字化工程启动时,覃琰正悬浮在恒温储藏室的紫外线灯下。金属货架反射着冷光,把那些蓝布封皮的线装书照得像列队的幽灵。负责扫描的年轻人戴着白手套,指尖在触摸屏上滑动的速度比翻书快三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