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她对着黑暗挥了挥手,像是在和一个看不见的老朋友告别。
\n
老馆要翻修的消息,像一颗石子投进了平静的湖面。
\n
馆长在全体会议上宣布,为了配合城市改造,老馆将进行为期半年的翻修,期间所有书籍将暂时搬到临时库房,古籍部则要搬到新馆的地下储藏室。
\n
“新馆的储藏室设备先进,恒温恒湿,比老馆这里安全多了。”馆长试图安抚大家,“翻修也是为了让老馆能更好地保存下去,毕竟是文物建筑了。”
\n
但覃琰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他听到馆长私下打电话,语气焦急:“……临时库房太潮湿,古籍放不了多久……新馆的储藏室还在赶工,通风系统都没装好……我知道时间紧,但那些书都是宝贝啊……”
\n
最让覃琰担心的,是西墙那排不起眼的书架。
\n
那排书架后面,有一个他年轻时发现的小夹层。当年图书馆扩建时,工人图省事,没把旧墙彻底拆掉,留下了一个半立方米左右的空间。覃琰偶然发现后,便把一些特别珍贵、却因为种种原因没被列入正式馆藏的东西藏在了那里:一本抗战时期的油印诗集,纸张脆得像饼干,上面有几位爱国文人的签名;一叠民国时期的书信,是本地一位著名学者和友人的往来,里面提到了不少未公开的学术观点;还有一个小小的木盒子,装着他母亲留下的一副老花镜——他母亲生前也是图书馆员,这副眼镜是她用了一辈子的。
\n
这些东西,他没告诉任何人。他总想着,等自己退休了,再好好整理出来,交给馆里。现在,翻修工程一启动,那面墙肯定会被推倒,夹层里的东西要么会被当成垃圾清理掉,要么会在搬运过程中损坏。
\n
他开始焦虑。白天,他跟着施工队的人在馆里勘测,听他们讨论如何拆除西墙;晚上,他就守在那排书架前,试图想办法保护那些东西。
\n
他试着把书架往夹层的方向推了推,想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