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本微微掀开的抄本时,覃琰清晰地感觉到一股微弱的暖意,像电流一样穿过他虚无的身体。
\n
“找到了!”林小满的眼睛亮了,她抽出那几本抄本,惊喜地翻看着,“原来在这里……谢谢覃老师。”
\n
她对着空无一人的书架轻声说了句谢谢,然后抱着书回到座位,脸上重新有了笑容。
\n
覃琰悬在半空,忽然觉得,自己这缕残魂赖在这里,或许并非毫无意义。
\n
日子像馆里的时钟一样,不紧不慢地走着。覃琰渐渐习惯了这种透明的存在。他不再试图与人交流,只是默默观察着图书馆的一切,像一个尽职的守夜人。
\n
他看着小张慢慢熟悉工作,虽然还是会犯些小错,但已经能准确报出大部分书籍的位置。他看着新来的实习生小李对读者很有耐心,只是偶尔会对着古籍上的异体字皱眉头。他看着馆长在会上叹气,说老馆设施陈旧,上级有意要把古籍部搬到新馆,但新馆的恒温恒湿设备还没到位,怕损伤了那些老伙计。
\n
覃琰最在意的,还是那些书。尤其是那些带着他体温和记忆的书。
\n
三楼西南角有一个不起眼的铁柜,钥匙只有他和馆长有。里面放着一些“问题书籍”——有的是线装书脱了线,有的是民国平装书的书脊开裂,有的是外文旧书的扉页缺了角。覃琰生前总利用午休时间修补这些书,他有一套珍藏的工具:骨胶、糨糊、细麻绳、薄如蝉翼的桑皮纸,还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小锥子。他修书时极其专注,连呼吸都放轻,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
\n
现在,那个铁柜的门经常敞开着,里面的书堆得越来越多。小张和小李都试过修补,但要么用的胶水太稠,把书页粘在了一起;要么用的线太粗,戳破了脆弱的纸页。有一次,小李甚至把一本民国时期的《人间词话》的封面粘反了,覃琰看得心疼,在旁边转了整整一下午。
\n
他开始尝试用自己的方式“修补”。他发现,当他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破损的书页上时,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