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将空气吹入炉包之内,炭和氧反应,进一步提高炉包温度后,放出接近于钢的熟铁,进一步加工,变成大明需要的各种钢材。
朱翊钧亲眼见证了一次燃钢法,在除去炉渣之后,铁水呈现出一种亮红色,在鼓风机开始鼓风的时候,铁水的亮红色向着白色转化,铁水还飘起了一层褐色烟雾,这一变化,就是铁水温度在进一步升高。
西山煤局大工匠魏友山,带着遗憾对着陛下说道:「陛下,本来大工匠们的想法是直接在高炉内炼成熟铁或者钢,直接产出粗钢胚,但是大工匠和驻厂博士们失败了。」
燃钢法是工匠们的妥协产物,工匠们原来是想一步到位的,但现实告诉他们,做不到。
「为何失败了呢?」朱翊钧询问究竟。
「炉温不够,可能要再提高许多才能成功。」魏友山思索了下,把未确定的原因告知了陛下。
工匠们也是猜测,驻厂博士和大工匠几乎每炉必在,观察铁水的颜色,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提升铁水的温度了,像这种亮白色,只能在前包进行。
要是能生产工业纯氧,匠人们的目标就实现了,朱翊钧倒是知道问题的症结所在,不是匠人们不努力,是匠人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吹空气和吹氧,燃烧效果完全不同。
「明年,两份崇古进步奖。」朱翊钧确定了这东西对大明的意义,完全值得一份崇古进步奖,作为大明科技进步的杰出成就,标榜史册,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会青史流芳。
「谢陛下隆恩。」
西山煤局总办王纪带着官厂所有人谢恩。
魏友山不是燃钢法的发明人,这次燃钢法没有具体发明人,是整个官厂大工匠丶驻厂博士丶匠人们没日没夜钻研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份荣耀属于全体官厂人。
身股制对技术改良的促进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根据申时行的观察,其实完全不必做到身股制这个地步,之前的匠人们,对官厂的待遇已经非常满足了。
朱翊钧离开官厂之前,在官厂门前立着的水火神雕像下,站了很久,王崇古为了自己的身后名拼了老命,在临终前,王崇古把全部身家投入了大明开海之中,用每年分红为奖金,额外奖赏进步奖匠人。
王谦没有继承任何的家产,当然他本身比王崇古更有钱,他持有的绥远驰道票证,可是十分少量的珍贵资产,只有绥远驰道朝廷因为穷,发行过驰道票证。
大明皇帝站在春风里,在心里和已故的王崇古,说了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