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殿大臣丶礼部部议,早就确定了削减的共识,只不过没人敢跟陛下提。
陛下的内帑从来都不是无穷无尽的,丁亥学制当下十八所大学堂丶一百七十六座师范学堂,其中过半在建,这等规模,这已经是陛下倾尽所有的结果了。
没人敢提,但现实困境摆在这里。
「天地不平心不甘,区区八十一难而已。」朱翊钧振奋了精神。
他当然知道会遭到困难和阻力,他当然知道这条路从不平坦,有勇气走下去才最重要,任何政策,都会在实践中不断的修正,从来没有长生不老,也从来没有万世不移。
朱翊钧振奋了精神,批阅了所有的奏疏,他拿起来邸报,这是之前《论文明》系列的第二篇文章,论文明,解释的是大明为何是天朝上国的问题,而这次论文明讨论的是铁。
除了讨论了冶铁技术丶钢铁质量之外,还着重讨论了钢铁产量。
大明当下铁料,算是民坊铁科丶官厂冶炼,每年产量为六亿斤(30万吨),而大明钢产量较低,只有不足两千万斤,这主要是因为大明对钢的定义比较严格,断口丶硬度丶柔韧度等方面都合格,才算是钢,而不是铁。
钢主要是火炮丶火铳丶甲胄丶长短兵等军事用途,所以才会有严格的界定。
如果按照泰西舶来铁浑甲,也就是板甲那种钢为标准,大明钢铁产量能翻六倍还不止。
而泰西当下钢铁产量又有多少呢?整个泰西加起来,还不如大明的零头多。
事实上,西班牙已经是大明观察到当下泰西最强横的国家了,号称日不落帝国,但是它钢铁,就是把殖民地加起来,只有区区2000万斤。
这还是黎牙实竭尽全力为费利佩殿下美化的结果,大明是用西班牙可统计的钢铁产量,乘以五,简单粗暴的估算西班牙整体产量,这个2000万斤严重失真。
钢铁就是生产力,钢筋铁骨就是国家底气。
钢铁数量不足,就是生产力不足,耕地丶生活做饭丶武器军备都需要钢铁,大明百姓每个人能分到4斤到5斤铁使用,而泰西每个人分不到2斤。
而主编论文明的这个翰林学士,从靠近格物院人士了解到,西山煤钢联营官厂,发明了一种燃钢法,取代了过去的炒钢法,可以大幅提高粗钢的产量,极大的缩减了高规格钢铁的工艺流程。
大量的粗钢胚,为大明机械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个燃钢法,就是明年和驱蚊香竞争崇古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