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暗流涌动,木已成舟了,顺天府吏员已经更换。」申时行摇头说道:「豪强不敢闹腾啊,戚帅的主意,先生的奏疏,陛下的朱批,谁敢反对?且不说这些,就是惹恼了匠人,也是件大事。」
「匠人前段时间刚刚下过山,真的把官厂得罪死了,西山煤局官厂总办王纪,也不是好惹的。」
戚继光丶张居正丶皇帝,这三巨头一起想的办法,反对?拿九族反对?
「大势所趋,阻拦不得。」申时行又补充了一个看法,经济地位决定了政治地位,官厂拥有庞大的生产资料,掌控了对生产剩馀的分配,有了经济地位后,谋求政治地位,就是必然。
再加上王崇古身后事这麽一闹腾,匠人们知道了自己拥有的力量,身股制改建丶工盟成立后,匠人们还能任人欺负?
高启愚十分认同的说道:「有理,我记得上次顺天府乡试,住坐工匠出身的举人,就占了三成,会试殿试,住坐工匠也占了一成有馀。」
「要是有一天,天下匠人,都能有住坐工匠的待遇就好了。」
住坐工匠和工匠,完全不是一个阶级的,住坐工匠有官厂身股,民坊匠人什麽都没有,民坊的工匠,连士农工商都算不上,是穷民苦力。
申时行也是一乐,笑着说道:「少宗伯是真的敢想,先生都不敢这麽想。」
「其实今日今时,再看永乐年间造船厂的兴衰,就明白,乡贤缙绅为何一定要阻止官船官贸了,不完全是为了海贸厚利,当年龙江丶清江造船厂,光是住坐工匠就有十二万之众,这可是十二万户。」
顺天府衙门六房换人这番折腾,倒是让申时行想明白了,为何永乐之后,几个造船厂都衰亡了,皇帝不重视,朝野反对,乡贤缙绅当然要趁机大力破坏,否则这住坐工匠,真的有可能对他们取而代之。
「松江府和应天府也要换,就是找的造船厂匠人。」申时行告诉了高启愚一个消息。
「这日后进士,民籍三成丶军籍三成丶工籍三成,三足鼎立,方才稳妥。」高启愚沉思了片刻,忽然开口说道。
大明人才遴选机制有些问题,军籍占了三成,民籍占了近七成,这兴文匽武自然是大势,可现在局势为之一变,军民工三足鼎立,朝堂才算是彻底平衡了。
「咦,你这麽一说,还真是。」申时行猛的坐直了身子,眼中精光乍现,他面色凝重的说道:「少宗伯,容我缓思。」
武勋世侯,因为军事天赋不会血脉遗传,通常一两代就不会再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