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只能种粮食,不能种棉花,搞得商贾怨声载道。
可在西域,李成梁的话比圣旨还管用,陛下讲道理,李成梁一股子山大王的做派,根本不跟你讲道理,不听话就驱赶,闹得凶就杀人,商贾们只能换种了粮食,不敢种棉花。
李成梁这麽规定,也不是胡闹,种棉花种的漫山遍野,导致西域粮食产量降低,西域粮食,本就区内不足丶极度欠缺,种棉花就更加欠缺了,只能这麽一刀切,不许商人商垦棉田。
李成梁也知道这不是长久之策,专门请了农学院大司农前往,看看能不能有点办法。
大司农没有办法,但大司农想到了办法。
前往西域哈密的农学院农学博士是柯延昌,他在绥远就是定海神针般的存在。
柯延昌把罗斯国送来的紫根草培育成功,种的绥远遍地都是,并且在甘肃时候,培养了速生杨,而现在大明大力推广的中盛良薯1号也是柯延昌带队培育。
万历二十年的崇古进步奖,已经定给了柯延昌,但柯延昌无暇领奖,会由皇帝亲自保管。
现在柯延昌在想办法解决西域漫山遍野的盐硷地问题,如果有了好的办法,就可以允许商人商垦棉田了,商垦丶军垦丶民垦,就能良性循环起来。
硷地白花花,一年种几茬。小苗没多少,秋后不收啥。
盐硷地是阻碍西域粮食增产的主要问题,而柯延昌在寻找多种盐生植物,最好能够驯服这些植物,对盐硷地进行排盐。
而且这些盐生植物,大多数都是优质的牧草,毕竟动物为了口盐,连石头都肯嚼,野狼要跳进羊圈舔尿渍。
如果能够培育出适合西域生长的盐生植物,就可以打通一条盐生植物排盐丶畜牧业丶耕地扩大的良性循环,只要这个环节打通,西域的粮食产量就会不断扩大。
如果大明能实控西域两百年以上,这个循环能循环两百年,西域就是实至名归的自古以来,没人能把西域再从西域切割出去。
柯延昌的崇古进步奖奖牌,陛下亲自保管,直到柯延昌回到京师,再由陛下亲自颁发。
庞宪也曾经缺席过进步奖的颁奖,当时他在绥远种牛痘防治天花,一年多后,才由皇帝亲自颁发给了庞宪,庞宪是李时珍的学生,青出于蓝胜于蓝。
张居正综合了李成梁所有的书信和关于开中法的种种政策,开始了写《万历辽东迁民疏》。
这本来是戚继光要写的,但戚继光是个大将军,他对政务不太熟悉,张居正要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