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豆红薯玉米,确实可以让整个大晋都不会再有饿死人的情况,但主食,大米,小米,大麦,小麦,才是最主要的。
北方呢,黑土地呢,可不能浪费了。
跟祁秋年一起来北宜的,还有之前跟苏寻安去过建渝州府的退伍将士,他们都已经有相关经验了。
只是这次要把水田换成旱田。
祁秋年又根据资料,研究出了一种可以增产的方式,不过具体能不能成,还是得看今年的收成如何了。
每个人的干劲都很足。
祁秋年和晏云澈也一样,刚来北宜的第一步,他们走得还算比较顺畅。
今天又有好事情了。
祁秋年最开始说要做的图书馆,今天终于落成了。
城外还没建起来,图书馆还是选择在了城内。
两进的大宅子,前后院打通了,分成了几个区间。
跟现代图书馆有些相似。
比如科举相关,工匠,纺织,等等。
甚至是农业板块,如何科学有效地施肥,除草,增加产量等等。
还有一部分杂书,比如教人如何做豆腐,豆腐的衍生产品,豆干,豆皮,甚至是臭豆腐,豆腐乳,冻豆腐。
类似的,还有很多,都是有益民生的,只要有百姓照着书里学了,说不定就会有一定程度地改善自己的命运。
至于说,原本就会这门手艺的,要是所有人都学会了,那他们的饭碗岂不是没了?
关于这一点,祁秋年想说,时代是在进步的,人家做白豆腐,你也可以做黑豆腐,魔芋豆腐。
技术传播出去是迟早的事情,落后,不愿学习,只知道守成,那注定会被时代淘汰。
除了这些比较常规了,还有一类,那就是科学板块。
祁秋年整理了一部分后世的基础学习内容,大概就是初中生水平的,数学,物理,化学。
俗话说得好嘛,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但凡有一个人能学到里面的知识,并且开始深入研究,说不定有一天,他就能给这个世界带来惊喜。
祁秋年他就只有一个人,一个人的力量,不足以改变这个世界,但伟人说得好嘛,人多力量大。
除了科举相关板块,其他的板块,祁秋年都雇佣了会读书识字的,可以给不识字的人念书。
至于能学到多少,就看自己的本事了,长此以往,他们能看到识字的好处,说不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