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经理在一旁补充道:\"这条线不仅效率高,而且能保证包装的一致性。对咱们打品牌很有帮助。\"
一个月后,新生产线正式投产。
第一批十万盒蓝莓干按时交付给了香港的陈老板。
\"质量比上次更稳定了。\"陈老板验货后很满意,\"我这边的反馈也很好,已经有其他经销商问我要货了。\"
\"那太好了。\"李向阳心中一喜,但表面还是保持镇定,\"不过咱们还是要一步一步来,质量第一。\"
陈老板点了点头:\"李厂长,你这个思路是对的。急功近利的生意做不长久。\"
正说着话,秘书小李敲门进来:\"厂长,外面有个自称是省电视台记者的人要采访您。\"
李向阳皱了皱眉,前段时间假记者的事情还历历在目。
\"让他等一下,我先确认一下身份。\"
十分钟后,确认来人确实是省电视台的记者,李向阳才让他进来。
\"李厂长您好,我是省台经济频道的记者张华。\"记者很客气地递上名片,\"听说您的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做得不错,想来做个专访。\"
\"我们只是在尝试,谈不上什么创新。\"李向阳谦虚地说道。
\"您太谦虚了。\"张华打开记录本,\"从代工生产到自主研发,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转变。能谈谈您的想法吗?\"
李向阳想了想,决定实话实说:\"其实很简单,代工虽然稳定,但利润有限,而且完全受制于人。想要真正发展壮大,必须要有自己的东西。\"
\"那您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人才和资金。\"李向阳毫不犹豫地回答,\"技术人才难找,而且研发投入很大,短期内看不到回报。\"
\"那您是怎么克服这些困难的?\"
\"舍得投入,还有就是坚持。\"李向阳语气坚定,\"做企业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要有长远规划。\"
采访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李向阳带着记者参观了生产线,介绍了企业的发展历程。
\"您这个企业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务实。\"临走时,张华感慨地说道,\"现在很多企业都喜欢炒概念,像您这样踏踏实实做产品的不多了。\"
一周后,专访在省电视台播出了。
节目播出当天,李向阳接到了很多电话,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