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活着而写作,写作是谋生。为写作而活着,写作就成了更崇高的工作。”王蒙的这一句话就非常好地阐释了写出好文章的关键——为写作而活着,使写作成为一种崇高的工作!使写作带有一种崇高的使命感!δ.Ъiqiku.nēt
杜甫为什么能被尊为“诗圣”?因为他有“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样一种使命感;曹丕的《典论·论文》为什么能成一家?因为他意识到“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韩愈为什么能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因为他已经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自己终身的使命……“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文章的使命和责任是重大的,不是玩物,不是游戏。我相信,只要你对文章的作用能有这样一种深刻的认识,写出好文章只是早晚的事情,因为人有早年得志,也有大器晚成。
当然,只对文章有深刻认识还是远远不够的,但是要把文章写好,则又并非一件易事。虽然说,如今的报刊网络上的文章都非常的多。因为工作的需要,也是因为嗜好,所以我时常阅读。但是好文章却不多见。特别是当今众多媒体的文章,多是“官样文章”、“应景文章”、“怀利文章”……写些无关紧要的话,说点无妨大局之事。文章欠分量,欠深刻,更欠前瞻性。很多文章变的越来越“八股”,越来越没有新意,越来越索然寡味。
你也许会问:一篇好的文章究竟应是什么样子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是很难回答的。我想:一篇好文章是不能有什么模式的,每篇文章都应有一个独创的见解,而那种五段文(一个引,包括三个论点的论题,文章有三个段落,每一段展开一个观点,最后一段总结这三个观点),试图把自己的思想安排成一种模式的文章,你认为好吗?
《尚书》云“诗志”,古人又云“人各有志”,志不同,则文不同,这种不同就是个性,我们在写作的全过程,首先就是用自己的话去写自己独特的情感,独特的思想,独特的认识,独特的感悟……而绝对不是抄录,描摹,包括不能对自己的重复,摹仿和再现,它应该是伴随着我们对自身的每一次发现,每一次升华,每一次顿悟,而作出的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的一次心灵表达。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所说写作才能成为写作,才能成为创造,才能成为“崇高的工作”……
试想想,从屈原到司马迁,从李白到杜甫,从东坡到鲁迅,从汉赋到唐诗,从宋词到元曲,再到明清小说……有抄录,描摹,重复,摹仿吗?完全没有!如果有,那我们今天读到的就一定不是《离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