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泰帝正值盛年,决不肯以□□上国之尊向区区蛮夷低头。恰好傅坚因军功自岭南转调甘州,元泰帝便将他擢为甘州节度使,令其率甘、宁、原三州驻军抗击东鞑。历时两年,傅坚及其二子与麾下一众将领集结十万边军,肃清了关内鞑族。傅坚长子傅廷忠甚至越过长城,率军长驱直入草原腹地,差点打下东鞑王城,因中途傅坚病故才未能成行。此役后,傅坚追赠颖国公,上柱国将军,傅廷忠袭颖国公,节制甘、宁、原三州军事。二子傅廷信封镇国将军,节制燕、幽州军事。
这两位为大周筑起了一道铁打的北境边防线。傅家人所统领的边军被称为北燕铁骑。自元泰六年至元泰十八年,这十余年里,在北燕铁骑的威慑下,东鞑暂时蛰伏,边境安宁,再未起过大的战事。
直到元泰十九年,傅廷忠被东鞑刺客暗杀,东鞑与北境柘族结为联盟,再犯大周。傅廷信率孤军深入重围,最终战死沙场。当年兵临城下的旧事险些重演,可朝廷已不像当年那样有大批精兵良将可用,元泰帝亦不复早年锐意进取。主战派与主和派吵了好几个早朝,终于做出了一个最糊涂、也是最明智的决定。
他们将傅廷忠的长子、未及弱冠的傅深推了出来,推上了战场。筆趣庫
东鞑与傅家人有深仇大恨,此行就是为报仇而来,谁惹的祸谁去收拾烂摊子。况且傅深自小在军中随父叔历练,听说傅廷信常感慨“后继有人”,那他应该也勉强算得上是“将帅之才”。
理由看上去十分充足。可放眼历朝历代,哪有饱食终日的大臣们龟缩在后方,让一个少年去面对豺狼虎豹的道理?
不幸中的万幸,傅家可能真的是一窝将星集体投胎,傅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个不世出的领军奇才。
北疆告急,只能向附近唐州、同州求援,然而傅深被推出来时就没指望过能从自己人那里获得帮助,他收拢北燕铁骑,在燕州三关迎战柘族主力,又以开商路、准内附为条件,借来了西鞑野良部骑兵,自西北包抄鞑、柘联军,分头击破,双管齐下,才解了北疆之危。
战后野良部内附,骑兵混编入北燕铁骑。傅深以战线过长、调动不便为由,将甘宁幽三州边防军权交回中枢,专注经营原州、燕州一线边防。三关之战后,傅深正式出任北燕铁骑统帅,获封靖宁侯。
以傅深力挽狂澜之功,本来可以名正顺地继承国公爵位,可元泰帝却动摇了,竟全然不顾祖制,不但允准傅家三爷代侄承袭颖国公爵位,还默许了傅深从颖国公府分家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