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季伯晓对他的报复。
不愧是杭州名儒啊,当面笑嘻嘻,背后MMP!
四年前,杭州名儒季伯晓去世,周文仁想着,季伯晓都死了,这下应该没人再阻挠他中举了吧?.
可惜第二年的乡试,他还是榜上无名。
这时候周文仁才终于明白过来,季伯晓虽然死了,但他的那些徒子徒孙还在,他背后的季家也还在。
只要季家还在,只要季伯晓的这些徒子徒孙还在,他此生便不可能中举,注定只能是一个穷酸秀才。
故而今年的秋闱,周文仁都有些不想去了。
毕竟明明知道不可能中举,又何必去自取其辱呢?
便在这时,杭州那边传来消息,季家因为勾结倭寇,被京里来的勋贵子弟,带着贾家的部曲家将给抄家灭族了。
几乎在一瞬间,周文仁又重燃希望,恢复了斗志。
与此同时,他也不免感慨方千,这贾家还真是与他有缘啊!
他的未婚妻玉娘,成了贾宝玉的女人,他的孩子也姓了贾。
而现在,贾氏子弟又带着贾家的那些部曲家将,将他的仇人季家给杀了个鸡犬不留,帮他清除了科举路上最大的一块绊脚石。
恰恰又是在这个时候,他的未来岳丈,现在应该称呼为舅舅的胡君彦,从京城寄来书信,说玉娘不日即将生产,而且从脉象上来看,应该是个男孩无疑。
胡君彦的这封书信,无疑让周文仁参加此次秋闱的决心,变得更加坚定了。
周文仁在心里暗暗发誓,他一定要考中举人,他一定要进士及第,他要一步一步的往上爬,他要当官,当大大的官,最好是内阁首辅。
只有这样,他周文仁,才能给他的儿子保驾护航。
怀揣着这样的心思和抱负,周文仁背着一口袋乾粮,怀揣着街坊四邻赞助的盘缠,一路风餐露宿,终于在秋闱开考的前一天,来到了杭州府城。
也是在城门外,周文仁恰巧碰见了正要返京的薛蟠,贾环等人。
而在那些跪地叩首的秀才之中,便有周文仁。
与别人不同的是,周文仁并不是敬仰这些阵亡将士,并不是感激贾家的这些部曲家将,歼灭了倭寇,保住了柳林镇上方名百姓的性命。
周文仁之所以跪地叩首,纯粹是为了感谢贾家杀光了季家之人,帮他扫清了科举路上的障碍。
再说薛蟠,贾琮等人,与史,贾雨村等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