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还是要安抚一番的。
随后,李崇命小桂子去召内阁首辅李守中,工部尚书赵温华,户部尚书杜知运,兵部尚书李不言,礼部尚书张前来。
李崇先是将史那份摺子的留档副本,让李守中等人看了一遍。
李守中等人看了面容大骇,他们也是没想到,这些东南世家竟然会如此愚蠢,眼看着倭寇都是秋后的蚂蚱,蹦哒不了几天了,他们竟然还会和倭寇勾结。
而让他们更没有想到的是,这些东南世家的胆子竟然会如此之大,他们竟敢血洗柳林镇,行此逆天之事,真真是不可理喻。
等他们看过之后,李崇便直接开门见山,说他意欲打压东南世家,压缩他们的科举名额等诸事。
对此,李守中等人没有片刻犹豫,便举双手表示赞成。
毕竟锅里的肉就那麽多,围坐在锅的旁边,参与分肉的人少了,他们以及他们身后的家族势力,自然也就能多吃几口。
反正他们文不是东南世家出身,死道友不死贫道,如此甚好。
见他们都不反对,李崇便让张拟旨,给浙江学政贾政,还有其他东南各省的学政,
下了一道特别的旨意。
本来在八月份的秋闹,东南各地押后一月,等那些怀有异心的东南世家被屠灭之后,
再行秋闹之事,以示安抚之意。
在旨意之中,李崇特意强调,秋闱押后一月,名为安抚地方,实则是防范那些东南世家,故而此次秋闹,务必要多录取一些寒门子弟。
哪个省录取的寒门子弟多,该省之学政当年在吏部的考评,便选定为优异。
往后数十年,逐年压缩那些东南世家的录取比例,便成了李崇打压东南世家的国策并且会一直推行下去。
而要推行这项国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当地督抚一级的重要官员,不能是东南世家出身。
好在自从李崇亲政以来,大乾各地的三互法,执行得极为到位,这一节倒也不用太过担心。
所谓三互法,说简单点,其中一项便是本地人不能在本地当官,为的就是防范当地世家做大,渐渐不受皇权的约束。
而徐少湖所担心的,东南世家在政治上不再受信任,逐渐被排挤出局,也在这一刻,
终于变成了现实。
至于该项国策之效果,真正体现出来的那一天,则要等到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毕竟像徐少湖这样的出身东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