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剩下的那些倭寇实力较弱,已然成不了什麽气候,再也翻不起什麽大的浪花了。
也就是说,这一次柳林大捷,便将陛下的平南大计,给提前完成了一半。
若是再激进一点,陛下甚至可以提前组建商队,重开海路,再通西洋,去做那获利极为丰厚的远洋贸易了。
无非是让大乾水师武装护送罢了。
到时候那些倭寇若是胆敢劫掠商船,也省去了寻找他们踪迹的工夫,正好可以围点打援,予以歼灭。
那麽贾蔷,薛蟠等人的功劳,还有贾家那些部曲家将的功劳,便不再是冯唐预想的那样,无疑会大上许多许多。
而其馀军中袍泽,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估摸着肠子都能悔青了。
他们枕戈待旦,不敢有一日懈怠,苦哈哈的训练了好几年,结果最大的功劳,却被薛蟠,贾蔷等人,却被贾家给一股脑包圆了。
想到这里,冯唐摇头苦笑一声,心说贾家当兴,这就是命,半点不由人啊!
而知道了此战详细始末之后,远在三百里之外的中军大帐之内,此时却吵成了一锅粥林如海和史鼎等勋贵,坚持要将那些怀有异心,亦或者是有嫌疑的东南世家尽数屠灭,一劳永逸的解决掉所有问题。
而徐少湖和几名当地官员,则坚持没有确凿的证据,便动辑屠杀,会让东南各地人人自危的。
而他们以怀柔手段,替陛下安抚人心,好不容易才有了点成效,若是轻施杀戮,人心又将背离朝廷,更是后患无穷。
林如海则反唇相讥,说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行非常之事,若还是像以前那样,
非要有了确凿证据才能抄家灭族。
难道你想看到柳林镇一事,再次上演一次,两次,三次,甚至是无数次吗?
林如海更是说道,柳林镇一事,因为倭寇首领犬养平八郎,和他的心腹都死在了战场,导致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是哪几家当地大族与倭寇勾结,谋划着名血洗柳林镇,坏了陛下的平定东南大计。
那些被悄悄屠灭的军寨和民船,虽说根据其中的蛛丝马迹,还是能大致猜出来,到底是哪几家大族参与谋划了此事,但并没有直接的证据。
依着你徐少湖的意思,难道这几家大族,也要予以放过吗?
若是连他们都放过,你对得起那些阵亡将土,对得起每日里节衣缩食,为大军筹集钱粮军械的陛下吗?
林如海此言,说得徐少湖哑口无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