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他们也可以选择不交,或者是暴力抗税,那史和林如海等人,可就得用刀和他们说话了。
反正抄家灭族得来的银子,可比他们要缴纳的赋税多多了。
估摸着史和林如海等人,还巴不得这些东南世家不交税,巴不得他们武装抗税呢!
为此,史特意上书李崇,请求将东南各地两年内的赋税,不用解送朝廷,而是全部充作东南军费。
对于这件事,李崇答应了,但也只给了两年期限,而且在圣旨中说的很明白,两年之内,史要什麽,他就会给什麽,哪怕是他要东南各地官员任命之权,李崇都舍得给。
但是两年之后,若是史还未彻底消灭倭寇,那他以及史家满门,便不用再活着了。
有一说一,史的忠心还是毋庸置疑的,李崇都已经放话了,他要什麽,李崇就会给什麽,但史还是谨守臣节,不敢越雷池半步。
别说任命东南各地官员,就是那些负责徵税的官员,史都没有自己任命,而是让朝廷从户部抽调得力官员,来东南各地督办税赋,协办粮草诸事。
见史如此知趣,李崇就更加放心了,但凡赞了点家底,便一分不剩全部解送东南,
而军器局制作的所有神威大炮,大乾神枪,也全部运往东南。
拼了再过两年穷日子,也要彻底剿灭倭寇,平定东南,重开海路,组建商队,再通西洋,去做那获利极为丰厚的远洋贸易。
时间来至七月,柳林镇的一座军寨之内,薛蟠,贾琏,贾蔷,贾环,贾琮,贾芸等人,全都在这里了。
不过军寨内的气氛却不算太好,准确来说,这些勋贵子弟们,一个个抱怨连天。
原因无他,只因柳林镇深处内陆,离海岸线足足有一百三十里之遥,而在水路之上又有那麽多民船来回巡逻。
也就是说,倭寇侵袭这里的可能性,简直比母猪上树还要低,他们若想捞到什麽军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俗话说,年轻的将士渴望建功立业。
他们这些人虽然是勋贵子弟,平日里或许不着调,但既然来了前线,既然选择了从军,谁不想沙场建功,博个军功爵位回去,光宗耀祖呢?
故而,这几位聚在一起,抱怨天,抱怨地,抱怨主帅史,甚至抱怨起远在紫禁城里的宫中贵人们。
试想一下,他们的姐姐妹妹,若不是皇帝的女人,若不是宫中贵人,主帅史怎麽可能把他们摆在这里呢?
很明显,将他们这几个人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