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纨,秦可卿,贾探春,史湘云,薛宝琴,五位女子跪伏在玉阶之下,戴权展开手中圣旨,高声宣读。
其大意是将李纨册封为敬妃。
将秦可卿册封为丽妃。
将贾探春册封为荣妃。
将史湘云册封为惠妃。
将薛宝琴册封为宸妃。
戴权宣读完旨意之后,并不让五人走上玉阶,由李崇亲手颁发金印银册,而是由戴权将五人的金印银册,双手捧着一一递与她们。
秦可卿,贾探春,史湘云,薛宝琴,五位妃子接过金印银册,叩头谢恩,并三呼万岁。
然后五妃起身,立于玉阶之下。
就此,李崇大婚当天,遍封诸妃之仪轨,便正式宣告完成。
与此同时,李崇也下旨布告中外,咸使闻知,并大赦天下。
要说起今儿这场封妃大典,最大的赢家莫过于荣国府贾家,毕竟贾家出了一位贤贵妃贾元春,出了一位荣妃贾探春。
而那位淑贵妃林黛玉,是贾家的外孙女,还有那位敬妃李纨,也曾经是荣国府的儿媳妇。
但不管是宗室勋贵,还是文武朝臣,却没有一个人羡慕嫉妒贾家。
只因他们已经知道,贤贵妃贾元春的胞弟贾宝玉,因为触犯军法,被陛下前些日子给处以宫刑了。
亲弟弟都被阉了,这样的贵妃,这样的外戚,又有什麽好羡慕嫉妒的呢?
难道说,你愿意被皇帝阉了,愿意门受辱,宗族蒙羞,来换这个外戚的身份不成?
不管是开国勋贵,还是文武朝臣,他们之所以想成为勋贵,为的是光耀门媚,为的是提升权势,可不是为了门受辱,宗族蒙羞,更不是为了去当太监。
要说贾家是最大赢家,那麽第二赢家无疑便是皇商薛家,他们家出了一位庄贵妃薛宝钗,出了一位宸妃薛宝琴。
但宗室勋贵,文武大臣,还是对薛家羡慕不起来。
只因他们听说,薛家这四年间,陆陆续续为皇帝进献了一千多万两银子。
要不然内阁首辅李守中,历来古板迁腐,他怎麽会联合一众朝臣,特意上摺子,奏请陛下册封商户之女薛宝钗为贵妃呢?
一千多万两银子,换来一个外戚身份,这买卖简直亏到姥姥家了。
毕竟不管是开国勋贵,还是文武朝臣,他们一旦成为外戚,为的是升官发财这财还没发呢,先得砸锅卖铁,甚至是毁家难,这样的外戚,不做也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