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叫王琚的考生,在“边策”一题中提出“以夷制夷”的策略,主张联合回纥、奚族共同对抗突厥,见解独到;还有个叫王毛仲的武将之子,虽出身将门,却毫无骄气,在“军制”策中提出改革府兵制,建立常备军,得到兵部尚书的赞赏。
\n
放榜那日,曲江池畔人山人海。当张九幽看到自己的名字排在榜首时,激动得泪流满面。王翰、王琚等人也纷纷找到自己的名字,互相道贺。
\n
而崔承业看着榜单上那些陌生的寒门姓氏,气得浑身发抖:“一群土鸡瓦狗,也配登堂入室?”
\n
他的门生悄悄劝道:“侍郎,这些人虽一时得意,却无根基,迟早会被咱们排挤出去。”
\n
崔承业冷笑:“走着瞧。”
\n
李新宇在御书房召见了制科前十名。他让内侍搬来几案,与众人围坐在一起,像朋友般交谈。
\n
“张九幽,”李新宇笑道,“你在答卷中说要设监察巡按,朕准了。你就去做第一任江南道巡按,如何?”
\n
张九幽起身行礼:“臣遵旨!只是臣年轻识浅……”
\n
“年轻不是问题,”李新宇打断他,“朕比你大不了几岁,不也坐在这个位置上?朕给你尚方宝剑,若遇贪官污吏,先斩后奏!”
\n
张九幽眼中燃起火焰:“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n
王琚被任命为朔方军参军,辅佐节度使防御突厥;王毛仲则进入禁军,负责训练新兵。这些寒门士子,如同新鲜血液,开始注入大唐的肌体。
\n
然而,世家大族的反扑也随之而来。崔承业联合陇西李氏、荥阳郑氏等几家,上奏说这些寒门士子“骤登高位,恐难服众”,请求皇帝“循旧制,以世家子弟填补要职”。
\n
李新宇将奏折扔在地上:“服众?靠的是实绩,不是门第!张嘉贞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