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或许另有隐情。”拓跋奎呈上一卷密信,“这是从刺客身上搜到的,上面的印章,属于北燕的一个贵族。”
\n
慕容光展开密信,脸色阴沉:“又是他们!这些贵族,仗着先祖的功劳,处处与我作对。”
\n
与此同时,长安城中,唐新帝李新宇也收到了高长恭的密报。他看着地图上标记的世家势力范围,对身旁的张目灵说:“看来,要真正实现和平,必须先整顿朝堂。”
\n
张目灵点头:“陛下圣明。不过,唐燕盟约虽已签订,但两国百姓之间,仍有诸多误解。或许,可从文化交流入手。”
\n
不久后,唐新帝李新宇下旨,选派百名学子前往北燕学习骑射、畜牧;慕容光也命人挑选能工巧匠,赴长安传授冶铁、纺织之术。
\n
拓跋奎作为两国交流的使者,往来于龙城与长安之间。他看着边境的互市日益繁荣,心中欣慰。然而,他知道,和平的道路依然漫长,前方还有无数挑战等待着他和两国的百姓。
\n
三年后的深秋,雁门关外的胡杨林一片金黄。拓跋奎与高长恭并辔而行,望着远处的商队络绎不绝,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n
“如今互市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真是太好了。”高长恭感慨道。
\n
拓跋奎还未回应,远处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名斥候飞奔而来:“将军!不好了!北燕境内出现大批不明身份的骑兵,正向雁门关逼近!”
\n
两人脸色骤变。拓跋奎立刻调转马头:“速回雁门关!”
\n
城楼上,拓跋奎用千里镜观察敌情。那些骑兵身着黑色战甲,没有任何标识,却个个身手矫健。更诡异的是,他们的战术打法,既有北燕骑兵的影子,又带着盛唐军队的特点。
\n
“这是怎么回事?”高长恭皱眉,“难道是有人故意挑起事端?”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