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昭和傅寒洲是从后门进的聚贤楼,发现聚贤楼与隔壁民宅的墙打通,扩建。
贫寒学子可以在大厅内抄录书籍,换取辛苦费,以及在“廉租房”暂住。
有囊中羞涩的贫寒学子支付不起长住客栈的费用,来到聚贤楼求助,
经过考核,贫寒学子可以凭好书法争取到抄书的工作,以及在每月一百文的租房资格。
聚贤楼占地面积有限,又处在交通要塞。
哪怕在打通民宅、扩大面积后,聚贤楼的廉租房数量仅有十五间,每个贫寒学子最多只能租住三个月,仅此一次。
聚贤楼救济贫寒学子的规矩就此定下。
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贫寒学子自发到大街小巷贴大字报——广而告之,聚贤楼乐善好施。
掌柜的越说越激动,神采奕奕,全然没有过去捉襟见肘的穷酸样儿。
虞昭认真聆听,内心却波澜不惊。
这也没什么值得她惊讶的,这不过是一桩不值一提的小事。
她从小到大都在做好人好事,有人知恩图报,也有人忘恩负义。
于她而,她出手相助仅仅是她想这么做,从不指望收取回报。
当然,如果有人知恩图报,虞昭欢迎之至,她喜欢跟知恩图报的人打交道,再有下次她还是会愿意伸出援助之手。
爱出爱返,双向奔赴,堪称佳话。
掌柜的猛地一拍脑袋:“嗨呀,我这大脑袋瓜子成天不装事儿!主夫,之前跟着主夫种西瓜和御麦的农户时不时过来传消息。”
眼看着傅寒洲来活了,虞昭同他说:“夫君,你忙你的,我去看看。”
傅寒洲点头应好,他一走就是大半年,期间也曾写过书信询问御麦的种植情况,到底不如见到正主,有问有答来得详细具体。
夫妻俩各做各的事情。
虞昭来到聚贤楼的后厨,三位大厨领着徒子徒孙们干得是热火朝天,有一百两一道的珍馐,也有一百文一道的家常菜。
不管是多少价钱,在这些大师傅眼中没什么分别,同样都得亲手烹制。
要说最大的区别,那就是贵菜的佣金会高出不少,半年一结算,三位大厨半年多赚二百两工钱,就是靠卖贵菜得来的。
不过,聚贤楼主打一个不问食客出身,只看手气够不够好。
随着聚贤楼的名气越来越大,掌柜的既高兴又无奈,只因他招待不了一窝蜂跑来用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