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可以用类来代替
在未来内地,因为人们长期生活在安全环境下,的战略物资作用都几乎被遗忘了,可现在这个时代,却是完全不一样的,谁都不知道三战会不会突然爆发,任何国家都得全力准备,包括人员与各种物资等等。
“我知道。”张光斗点点头,道:“但有一点二位可能不清楚,国内已经准备从海外引入化肥生产线了,那以后我们可能可以在国内生产甘蔗,所以我也不能保证什么。”
“张生,国内面积何等之大,一条生产线,怎么可能满足得了需求?”杨文东摇摇头说道:“而且对于国家来说,类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正常的主粮,化肥的初期用途应该还轮不到甘蔗的。”
国内马上会趁着石油危机国外工业市场崩溃的时候,大规模购买设备,不过这个计划其实早就有了,只能说,石油危机是天助中华,一方面海外工业市场萎靡,国内可以压价,另一方面国内目前还是石油出口国,石油危机使得国内也从其中获益;
只是,几条生产线,对于国内的庞大农田完全就是杯水车薪,包括其他化纤、三酸两碱、钢铁等生产线,其实也都一样,国内搞进口,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要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状况,然后试一试能不能在国内进行模仿,即使模仿不出来,能够有个三成水平,再大规模生产,那也会解决很多问题;
不过这个时间就长了,在主粮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其他农作物自然也会适当的向后移,即使是类也是如此。
郭贺年则道:“张生,就算国内有化肥,但气候这一块,还是比不了马来西亚的,国内种甘蔗的地方也非常少,产能也远比不过马来西亚;
那还不如将甘蔗放在马来西亚生产,国内土地重点重主粮,这样岂不是更合适吗?价格方面,只要订单稳定,那我与杨生也是可以保证,不会高于国际价格。”
粮食作物的生产,最烦恼的就是订单,所以期货早期出现的时候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种植者可以放心种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