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麦理浩道:“请讲。”
杨文东道:“第一,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过于理想化,要考虑现实问题,港府大规模建这些保障房,必然会影响现有英资、华资地产巨商的利益,甚至一些香港议员、官员或者一些本土非政商的利益;
任何改革,都不能强硬,而是需要兼顾所有人,所以港府的保障房,最开始公布的时候不要激进,而是先说建少数,避免市场剧烈反应;
另外所建的保障房,无论是对外宣传还是真的实行,都针对那些非常穷困的人,比如残疾人家庭、重病家庭、孤寡老人、曾经参加过抗战的老人,这些人基本上本身也没有购房能力,对于现有的地产市场,也几乎没什么影响。”
“杨生,你这个建议很不错,避免任何没必要的冲突。”麦理浩点点头说道。
杨文东又道:“过奖了,其实港府即使真的建保障房,哪怕预算充足,也是需要一步一步来的,这第一步建起来的保障房,本身就应该先照顾这些最困难的群体,也能够体现港府的政策是为了百姓群体,这样对大家都好。
至于以后,保障房会进一步扩张到其他群体,那以后再说,现在不要激起矛盾,至少先将这些困难群体的房子安心建好再说。
而不是先大规模公开影响市场、导致社会矛盾冲突,并且也会引起数量庞大的普通人群体来抢夺这些保障房资源,这样做只能说百害而无一利。”
以港府与麦理浩的能力,即使诸多财团反对,他们多多少少也是能够建一些保障房的,只是这些保障房,真的是让无数普通人抢破头,甚至很多人付出巨大代价还没有成功,等了多少年也等不到,平白经历了巨大的失望;
与其如此,还不如先在最早期设定无法规避的限制,比如残疾人、曾经参与抗战的老人、有重大疾病的、孤儿寡母等等,这些条件一旦设置,那新建的保障房能够申请的人数也就不多,至少可以满足一部分,而其他正常人群体,也避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