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写了这么多童话,他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有冲击力的故事。
\n
华子的思想高度,对他来说,无异于降维打击。
\n
“没了?”
\n
“没了。”
\n
跳跳不可置信地撇了撇嘴,嚎啕大哭。
\n
“哇啊啊小女孩好可怜,为什么要这么对她?哇啊啊啊啊啊我再也不吃糖了,爸爸,拿我的零花钱买她的火柴好不好?还有鞋,我要把我的跳跳鞋给她穿呜呜呜...”
\n
妻子被哭声吓了一大跳,用眼神询问丈夫:“怎么了?怎么看个童话还哭了?”
\n
正义侠却不急着安抚孩子,迟疑地问道:“跳跳,你不觉得...”
\n
太残酷了吗?
\n
可孩子的接受能力似乎比他想象地强得多。
\n
跳跳并不恐惧故事的结局,而对可怜的小女孩产生了极大的同情心。
\n
跳跳鞋是儿子最喜欢的一双冬鞋,喜欢到给鞋起了一个独家名字,是厚实的雪地靴,从来不肯让别的小朋友碰。
\n
孩子,似乎比他想象地更坚强。
\n
而这篇的童话的高明之处,在于每个年龄段对它的理解都截然不同。
\n
如果是跳跳这个年纪的孩子,他会更关注小女孩的苦难,为什么她和自己不一样?又可以怎样去帮她?
\n
而再大一点,比如十二三岁左右,他们会思考:为什么无人帮她?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n
这是一种批判性思维的建立。
\n&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