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兵,都会让右柱国坐实了谋朝篡位的罪名,而北齐帝也活不了。
如此一来,赵颐不但破了北齐帝的局,还顺理成章地夺得了帝位。
想到这里,誉王眸子微微一沉,而后想得更大胆了一些。
或许,右柱国一事,本来就是赵颐等人为北齐帝设的局。
否则,赵颐将会陷入两难的境地。
要么,攻打大周。
要么,死于非命。
誉王敛去思绪,神色恭敬地说道:“儿臣没有别的想法,听从父皇的安排。”
不管靖安帝是在拿这一门亲事试探他,还是真的想作废这门亲事,都不是他能够随意发表意见的。
等赵颐成为北齐的新帝,北齐与大周的关系,只会越来越紧密。
届时,靖安帝自然会忘了,北齐帝带来的不痛快。
靖安帝听闻誉王的回答,不由得扬了一下眉毛。
誉王还是一如既往的谨慎,不留下任何话柄。
在靖安帝的眼里,单从誉王对青州的所作所为,便已经与皇位无缘。
-->>如今,誉王的心境,似乎稍有转变。
靖安帝沉默片刻,询问道:“璟儿,依你之见,以大周如今的情形,该如何治国?”
誉王心中一凛,从这句话嗅出不通寻常的信号。
如无意外,父皇应当是在试探他。
他思忖半晌,稳妥地按照靖安帝的治国之策回答:“以大周如今的情势,不宜兴起战事,应当休养生息。以儿臣的拙见,应该广纳群,听取百官与百姓的想法和建议。求贤纳士,令天下英才各显其能,增强大周的国力。律法严明,奸奸恶之徒不敢胡作非为,方才使大周太平。其次,兴修水利,开垦荒地,使百姓安居乐业。唯有国家富足,方才能兵强马壮。”
靖安帝听到熟悉的治国之策,微微笑道:“民安国富,你说得很在理。”顿了顿,他继续道:“朕再考考你,朕组织一场秋猎,规定射杀猎物最多的人拔得头筹,便能获得朕设立的奖赏。一人射杀的猎物最多,足有二十只。一人没有射杀猎物,只是活捉了几只。依你之见,这奖赏应该给谁?”
誉王微微垂下眼眸,靖安帝继续考问他,显然是对他前面的回答并不记意,是想听一听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尤其是,眼下靖安帝拿出来考问他的事例,还是在前年冬猎时真实发生的例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