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标准进攻阵型是主打全火力输出,冲击作战单位全都被安排在最前,标准防御作战编组则更加复杂。
陈军设计的防御战斗布置,采用了他认为更适合的“梯次抗击阵”。
也就是将防守分为三个阶段。
前沿让工兵部署混合雷区,封锁正面进攻的所有路线,地雷密度为每100平方一个,且部署路径必须交错打乱。
再搭配“品字阵”的反坦克壕,己方大量反坦克手隐藏于有利位置。
敌方若想闯过来,必付出不小代价。
而当敌人被被搞得灰头土脸,好不容易突破前沿阵地时,迎接他们的将会是广袤的几十公里“纵深阵地”。
两个装甲突击营和机步营借助纵深,将会和敌人在此进行战术斡旋。
特战营作为特种打击作战单位,亦会在这期间借助自身的独特优势,对敌后方进行持续的骚扰进攻。
地炮营更是会发挥恐怖的火力优势,对敌方单位进行炮火压制和精准打击。
在这种正面拉扯和侧面骚扰,再加上重型火力的持续覆盖打击下,进攻的敌人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
哪怕是出动两个师来进攻,合成旅也能让它们头破血流。
要是敌人感觉从地面进攻很艰难,想要发动空中打击来增加优势,还有部署在最后方的核心“防空反导扇形区”。
雷达探测半径拓展至70k。
不管敌方出动轰炸机,还是低空作战的武装直升机。
只要进入到七十公里的封锁范围,就会被合成旅的雷达给锁死,随后迎接它们的将会是拔地而起的防空导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