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楼层办公的闪驰集团员工,都很少见到他们。
檀锦程也很少再在此办公了。
目前国民技术在车规级晶片方面,虽然能够实现量产了,但也只能做一些基础的替代,而绑定的企业当中也只有尉来一家,想要公司高速发展,除了向上研发之外,还需要开发更多的客户。
涉及到具体的业务,这些就不是檀锦程该去管的了,需要孙迎同以及国民技术的团队去努力,或者说檀锦程在国民技术这里扮演的角色已经阶段性的结束了。
「给你们三个对标对象。」
闪驰大厦依旧是北仓区最高的楼,与孙迎同并立在落地窗前欣赏风景。
「您请说。」
这几年专注于研发,一些低端的业务也都是能砍则砍,国民技术的营收几近停滞,所有的支出均来自于巨量引擎的输血,也是时候该变一变了。
不指望短期之内能挣钱,但至少要尽快把营收提升至十亿级,孙迎同知道这是老板对他们下一个阶段开始派任务了。
「最差的话,就是你们混成现在的赛腾微,依旧给尉来小批量出货,或者进入到一些二线车企的供应链,日子嘛过得不算有多好,但勉强可以活下去。」
赛腾微今年进入了BYD的供应链,但做过迪子供应链的零部件商都知道,其毛利率十分的有限,多数情况下也只能作为二供,甚至是三供的角色存在。
如果不向上研发,这样的公司在市场上几乎没什麽存在感可言,在产业链里也只能扮演被拿捏的角色。
「第二个对标对象就是芯驰科技了。」
芯驰科技是一家年轻的公司,他们2018年才开始组建团队成立,然而脱胎于恩智浦团队的芯驰科技,其发展轨迹却是相当神速,有技术的同时也受到了诸多资本加持。
芯驰在2020年就首次流片,这距离他们成立还不到三年。
2021年,芯驰量产的晶片就出现在奇瑞捷途,哪咤U等车型身上,今年开始进入到BYD,长安以及尉来的供应链体系,芯驰为尉来L1提供晶片供应,其X9系列预计今年内出货总量将达到50万片。
发展神速的芯驰科技,今年已经完成了C轮融资,目前的估值达到了120亿元,这家成立仅仅五个年头的晶片公司,预计到2024的出货量将突破200万片,以5%的市占率仅次于地平线以及菊花。
120亿的估值之于芯驰,也只是一个起点而已。
孙迎同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