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在去年底经历了一阵较为激烈的调整,年初最低点甚至一度徘徊在3000亿元市值左右徘徊。
然而全年的市场表现,却是让市场大吃一惊,尉来股份堪称经历了一个爆发式增长的一年,就在与特斯拉起纷争的十二月份,尉来股价股价创历史最高点692元,市值突破1.6万亿元。
1.6万亿市值的表现,不仅仅刷新了创业板最高市值纪录,同时也短暂超越工行,成为仅次于茅台的A股第二,相比起国内另一家今年表现亮眼的新能源汽车巨头BYD,尉来股份的股价表现简直是太好看了。
全年几乎没怎麽跌过,只在12月份的后半程经历了一系列的调整,截止至1月7日收盘,尉来的市值也高达1.3万亿,依旧是国内第一车企。
而BYD的股价表现,就没有那麽好看了,二季度的BYD股价甚至一度暴跌超过47%,虽然在下半年开始了反弹之旅,全年47.25%的上涨率在投资行业来说也堪称经典,但放在2021年的汽车行业以及BYD本身经营表现来说,只能说是勉强及格。
看看今年国内几家新能源车企的股价表现就知道了,尉来全年上涨350%,而闻界与小朋的市值截止2021年12月31日,也分别达到了3200亿以及2700亿。
就连全年乘用车销量不过8000辆的赛力斯,因为与菊花合作,转型新能源的原因,股价都上涨了100%,市值超过800亿元。
BYD的股价表现难以匹配他全年59.38万辆的销量以及全球第三新能源企业的名头,更何况在2021年,BYD是少有的没有受到晶片供应波及的车企。
一定程度上,尉来,特斯拉以及一众新势力市值在当下泡沫明显,而BYD的市值则相对有些低估了,不过这跟BYD长期以来留给资本市场的印象也有关系。
尉来与特斯拉,是今年包括销量,营收以及股价表现都最为亮眼的两家车企,但身处A股的尉来在估值要远远落后于特斯拉,同样是万亿市值,一家是以人民币为单位,另一家则是以美刀为单位。
部分投资者甚至认为尉来在A股上市是一个错误,另外股价的高居不下,呼吁尉来在港股上市以及高送转的呼声也是越来越高。
对于这三点,檀锦程在股东电话会议上也有回应。
「自上市以来,在剔除分红以及增发等等因素之外,尉来股价的涨幅累计超过了22倍,若是按发行价计算,当初中签新股的用户保留至现在,每一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